- 时间:2024-11-14
- 浏览:0次
针对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性失血症,提供了详细的症状描述、形成原因以及治疗方案。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归纳和整理:
一、症状
病鱼整个机体呈灰白色,鳃发白。
解剖其内脏器官及肠道,发现无血色。
病鱼漫游,没有活力。
二、形成原因
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病毒代谢产生内毒素、溶血素,导致鱼患败血症、毒血症,进而造成出血。
流行季节主要在6月至9月,水温在25℃以上。
养殖水体中放养泥鳅的密度过大,饲养水水质恶化,水中溶氧量降低,总氮和有机物耗氧量增高,导致泥鳅抵抗力下降,病毒乘虚而入。
三、治疗方案
水质管理
换水:首先进行换水,以改善养殖环境,降低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浓度。
解毒调水:使用解毒灵或生物有机酸进行解毒调水,每隔两天使用一次,以进一步净化水质,减少内毒素和溶血素对泥鳅的影响。
内服药物
饲料添加:每公斤饲料添加多维2克、无机盐0.5克、黄芪多糖6克、板蓝根2克、低聚糖1克、亚铁0.2克。
投喂频率:每天投喂两次。
投喂周期:连续投喂5~7天,以增强泥鳅的免疫力,对抗病毒,并缓解病症。
四、综合防治建议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查水质,保持水体清洁,避免水质恶化。
合理控制密度:根据养殖池塘的条件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合理控制放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导致疾病传播。
定期消毒:定期对养殖池塘和工具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科学投喂:根据泥鳅的生长需求和天气情况,科学投喂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注意观察:定期观察泥鳅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针对泥鳅养殖中的病毒性失血症,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控制密度、定期消毒、科学投喂以及注意观察等。同时,在发病时应及时采取水质管理和内服药物等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并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