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产
泥鳅养殖常见病白尾病如何防治
  • 时间:2024-11-16
  • 浏览:0

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白尾病,其病原体为白皮假单胞菌,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水体中。白尾病对泥鳅养殖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夏花分塘前后,由于车轮虫等原生动物的侵害寄生,导致鳅体受伤,进而容易感染白尾病,且死亡率可高达30%~50%。

针对泥鳅白尾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三黄散”加入25倍量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毫克/升。

将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毫克/升。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毫克/升,以促进病灶迅速愈合。

使用毒消净(一元稳定性二氧化氯),每立方水体用量为0.15克,全池泼洒,1天1次,重症可连用2~3次。同时,用诺氟沙星粉和多维拌饲投喂,每千克泥鳅用0.2克诺氟沙星粉和0.05克多维,一天2次,连用5~7天。

中草药防治:

将1千克干乌桕叶(或4千克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毫克/升。

预防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体的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处于适宜范围。

养殖池的水深应适中,一般控制在0.5米至1米之间,以保证泥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定期清理养殖池中的淤泥和杂草,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

放养前对泥鳅苗种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带入病原体。

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以减少感染白尾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针对泥鳅白尾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中草药防治和预防管理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和及时的病害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泥鳅白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养殖技术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泥鳅养殖|人工泥鳅苗放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