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猪蓝耳病(PRRS)是一种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多样,从母猪的高死亡率、流产风暴到保育阶段的生产性能下降不等。然而,在感染较轻或毒株毒力较低的案例中,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使得诊断变得复杂。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探讨如何理解和处置PRRS的亚临床感染。
案例概述
一个新建的猪场,原本对所有主要病原体都保持阴性,健康状况良好。然而,工作人员报告称流产数量有所增加。经过多次检测,包括流产胎儿和胎盘、母猪血清样本以及断奶仔猪的处理液和血清样本,结果均为PRRS阴性。但在Gascho博士进行第五轮检测时,一头刚流产的母猪的血清样本检测为PRRS阳性。随后,在下游的一个保育猪群中也发现了与该毒株100%匹配的PRRS病毒。
处置措施
净化程序:一旦确认存在PRRS感染,猪场立即启动了净化程序。由于猪场有足够的后备母猪,可以支撑闭群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因此选择了闭群净化策略。
监测与检测:尽管断奶仔猪从一开始就检测为阴性,但猪场在净化阶段依然选择对断奶仔猪的血清学样本以及处理液样本进行持续监测。截至目前,尚未发现PRRSV阳性。
生产恢复:在闭群后,猪场的流产率和配种率均未受到影响,生产性能逐渐恢复正常。
诊断与监测方案
Gascho博士指出,PRRS的诊断和监测有两种主要方案:
急性感染诊断:对于新场、PRRS双阴场或感染压力有限的猪场,急性PRRS感染通常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流产风暴”。在这种情况下,流产的胎儿和胎盘组织是很好的诊断样本。
常态监测:对于位于养殖密集区、感染压力大的猪场,或正在进行疫苗免疫的猪场,其首要目标不是净化PRRS,而是监测猪场状况,维持生产水平。处理液或脐带血是很好的监测样本,而血清学样本则适用于刚断奶就被出售的仔猪或需要确定其PRRSv状态的猪群。
常态化监测的重要性
Gascho博士强调,对PRRS进行常态化监测对于猪场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通过监测处理液或口腔液,可以在感染后几周内发现PRRS,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检测频率应根据猪场的生产模式和健康挑战进行调整。
生产恢复与基线原则
对于许多猪场来说,PRRS诊断的目的可能并不是要知道猪群达到PRRS阴性所需要的时间,而是更关注生产性能恢复到基准水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确定基线并监控趋势,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结论
PRRS的亚临床感染虽然不易察觉,但通过细致的诊断和监测工作,仍然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本文中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养猪业来说,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持续的监测是确保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稳定的关键。
上一篇:猪拉肚子怎么办?试试这几个中药疗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以下方法教大家认识和防治规模猪场猪肢蹄软弱综合征的发生。 规模猪场猪肢蹄软弱综合征,是以肢势、步态和站立不正常、支持躯体困难为特征的一种规模猪场的常见普通病。 【发病概况】 本病症主要发生于高度选育的瘦肉型猪。四肢蹄软弱被淘汰的种母猪英国的种猪场达34.7%,种公猪达25%。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挪威、荷兰、美国等国的种猪也有类似情况。湖南省的某种猪场中,大约克夏和长白猪的发病率达30%,有的猪场高达70%,因此……
-
在蓝耳病几乎成为养猪业常态的今天,猪场合理接种蓝耳疫苗是防控该疫病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关于猪场如何合理接种蓝耳疫苗的建议: 一、疫苗选择 蓝耳病疫苗主要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灭活苗安全性较高,但免疫效果可能略逊于弱毒苗;弱毒苗虽然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使用需谨慎。在选择疫苗时,猪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猪群健康状况、疫病流行情况等,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 二、接种程序 后备母猪:配种前2-3周……
-
夏季,是一年中猪病集中高发的季节。因天气潮热,霉菌泛滥,蚊虫滋生,应激频繁,故猪只的抵抗力降低,多数猪群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猪条件性疾病如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等常以继发或并发的形式频频发生,尤其是猪条件性呼吸道疾病更为多发。在这里针对夏季猪条件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控措施进行简要地阐述,希望对广大养猪同行有很大的帮助。 多见猪条件性细菌性呼吸……
-
猪场免疫程序与免疫失败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详细分析: 一、影响疫苗效价的因素 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由非正规生物厂家生产,有效成分未达标或已过期失效。 在免疫期间,疫苗受到日光照射、温度过高、取出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影响。 疫苗的运输、保存不当,如失真空、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等,都会影响疫苗效价。 免疫程序不合理: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干扰反应的活疫苗同时接种,会相互影响降低抗体应答能力。 血清型……
-
防非控蓝:快速稳定猪场蓝耳病的策略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背景下,蓝耳病作为猪场的重要疫病,对猪场的生产稳定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有效防控蓝耳病,实现“防非控蓝”的目标,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 后备种猪的隔离驯化 后备种猪的引入是蓝耳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对于蓝耳病阳性猪场,做好后备猪的驯化至关重要。驯化方法主要分为本场毒株驯化和疫苗毒株驯化两种: 本场毒株驯化:通过让后备猪接触本场稳定感染蓝耳病毒的猪只(如保……
-
相信很多养殖户都遇到过猪瘟这个病,这个病对于养殖户来说真的没脾气啊,但是这个病也是可以预防的,今天就给大家絮叨絮叨这猪瘟的防治。 (1)本场及周边地区无疫情 种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注射4头份。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母猪可按胎次免疫,在仔猪断奶时注射1次,但要注意其空怀母猪不能漏注),每头注射5~6头份。一般种公猪投产前进行5~6头份猪瘟苗注射;生产公猪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常规免疫;种母猪在每次配种前使用5~6头份疫苗注射……
-
在普遍的带毒生产的情况下,蓝耳就成为了猪场最为头疼的问题,每年总有几个月出现一定的波动,或者是流产或者是母猪繁殖障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稳定带毒生产,又如何能够让猪场能够保持抗原阴性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点关键性措施,让猪场蓝耳带毒稳定生产。 一、闭群是先决条件 猪场只要存在蓝耳波动问题的,一般都是近半年有过引种的,蓝耳不像伪狂犬,蓝耳在闭群一定时间内,可以做到全群感染和稳定,甚至有部分猪可以保持抗体阴性……
-
猪场疾病预防防控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旨在减少猪只疾病的发生,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以下是对猪场疾病预防防控技术的汇总: 一、猪场疾病分类与治疗原则 猪寄生虫类疾病 病原体:猪蛔虫、线虫、吸虫等。 治疗原则:使用敏感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预防再次感染。 猪细菌类疾病 病原体:猪大肠杆菌黄白痢、猪巴氏杆菌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关节炎等。 治疗原则: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
-
体内寄生虫会影响猪群(尤其是幼猪和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表现。 内寄生虫通常存在于猪的胃肠道中,可以引起感染猪只肠道阻塞、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 寄生虫还可以导致饲料营养流失、消化不良、肠道溃疡甚至失血。即使是存在少量的蛔虫,也会降低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导致料肉比增加。有些寄生虫可能会存在于肺部,干扰猪的呼吸行为,并可能导致肺炎。 在养猪生产中,需要对以下几种内寄生虫进行特别关注。 01、蛔虫图1.蛔虫标本……
-
非瘟在我国爆发以后,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猪场建立了自己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通过对进场人员、车辆、物资等采样进行非瘟病毒检测,评估现有生物安全体系漏洞。我们对服务的猪场进行非瘟检测数据分析、汇总,为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改进建议。本文通过对福建浙江区域的4个猪场4月份的非瘟监测数据的分析,为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局部区域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提供风险预警。 4个规模化猪场2024年4月检测数据……
-
猪感染链球菌以后,主要症状就是关节炎,会出现关节肿胀无法走路的情况,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我们该如何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猪链球菌的主要措施有: 1、定期清理猪舍:清除杂草和废弃物,确保猪舍通风良好,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每个月可进行两次全面消毒,每星期两到三次对猪只进行消毒,以降低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中的细菌数量。 2、合理饲养:给予猪只充足的营养是防控猪链球菌感染的关键。合理的饲料配方,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仔猪的主要临床症状呼吸道病严重,咳嗽的增多,喘气、呈腹式呼吸,怕冷、打堆,体温升高39.5~41.5℃、腹泻严重、皮肤发绀,皮毛松乱,有眼眵,营养不良,全身衰弱,步态慢无力,有些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肤上有紫色斑。 剖检5头症状典型的病活仔猪,见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充血、出血肿大,肠壁变薄、充血,肺出血瘀血,呈暗红色,尖叶、心叶出现暗红色肝变区,肾脏肿大、贫血、有严重的针尖状出……
-
应激是动物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从进化的观点上说,它是个体生存的重要防御反应。引起应激的因素称应激原。在养猪场,引起应激反应的激原有很多,如断奶、驱赶、去势、高温刺激、冷刺激、母猪生产、仔猪营养缺乏。此外,毒物、细菌感染、寄生虫侵袭、运输、疫苗注射、阉割等都可以引起猪的应激反应。 猪场中常见的应激疾病综合征 自70年代以来,猪应激疾病综合症报道愈来愈多,特别是猪的饲养管理……
-
保育猪皮肤苍白、毛卷消瘦、咳嗽喘气,做好4点,让猪场保持利润!
从事兽医工作十多年,服务了许许多多不同规模的猪场,保育猪不好养,问题多,是大部分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咳嗽喘气,顽固腹泻;皮肤苍白,毛卷消瘦;治愈率低,死淘率高等问题成为许多猪场头痛的问题! 我想大部分养猪朋友都感受到,抗生素保健预防之路,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抗生素的作用在于杀灭病菌,用在治疗疾病时功不可没。由于现在猪病多,很多养猪场把抗生素用于预防保健,实属错误和无奈的做法。 因为用抗生素保健,损伤五…… -
猪场动线,即猪场内、外的人、车、猪、物资等的运动路线。 因为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最为关键,而目前的传播途径中,人员车辆及物资的接触又是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对于猪场生物安全而言,规划好猪场内部、外部的人车物资的运动路线并严格执行是极其关键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猪场生物安全,我们首先要了解下脏区与净区的概念。净区与脏区的概念是相对的,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区域为相对的净区,生物安全级别低……
-
非瘟常态化下,猪场的生物安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确保猪只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搭建一个完善的生物安全环境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过滤系统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空气过滤技术,为猪场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的生活环境。 生物安全环境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环境对于猪场而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防止疾病传播:猪场是多种疾病的高发……
-
很多小规模养猪场在扩建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没有整体概念,猪舍规格、布局、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供水供电供暖通风都没有全面考虑,再加上本身资金比较紧张或因盲目扩大投资规模造成资金紧张,从而使猪舍配比混乱,工人操作难度极大,劳动效率极低,最后稍有风吹草动就导致亏本而以失败告终。 很多小规模养猪场在扩建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没有整体概念,猪舍规格、布局、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供水供电供暖通风都没有全面考虑,再加上本身……
-
母猪是养猪场的核心,衡量母猪价值和生产力的关键指标是繁殖力,繁殖力的高低决定着猪场能否实现预定出栏,而影响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是母猪健康,它是稳定猪群的核心。如何提高母猪群的健康水平,降低异常淘汰率,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现将能导致母猪异常淘汰的常见原因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养猪同行参考。 一、母猪异常淘汰的原因 1、疾病因素 主要有繁殖障碍性疾病、肢蹄病、消化障碍及死亡等。它们可导致母猪乏情……
-
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就是卖猪,尤其在非洲猪瘟爆发后,客户销售猪只前后的注意事项就尤为重要,在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供养殖户朋友们借鉴。 1、规划赶猪通道 由于每个猪场的规模和性质不同,有销售仔猪的,有销售育肥的,还有淘汰母猪,同时装猪口的不同位置(是否设置装猪台)等,造成在卖猪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赶猪通道,规划好厂区内的赶猪通道,是避免厂区内交叉感染的关键点之一。 如果赶猪通道过长,最好提前设置可调整方向的……
-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猪场的防病工作也需要更加重视起来。夏季对于养猪场来说,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之外,更要加强对于猪弓形体病的防治。猪弓形体病也叫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弓形体病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 经3天~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其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7天~10天,精神沉郁,食欲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