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动线,即猪场内、外的人、车、猪、物资等的运动路线。
因为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最为关键,而目前的传播途径中,人员车辆及物资的接触又是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对于猪场生物安全而言,规划好猪场内部、外部的人车物资的运动路线并严格执行是极其关键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猪场生物安全,我们首先要了解下脏区与净区的概念。净区与脏区的概念是相对的,生物安全级别高的区域为相对的净区,生物安全级别低的区域为相对的脏区,介于脏区与净区之间的为灰区。相对于场外,场内是净区、场外是脏区;相对于场内,生活区是脏区、生产区是净区;相对于生产区,舍外道路是脏区、舍内是净区。
脏区与净区是相对的概念告诉我们:只要从脏区到净区,都务必要有消毒的动作,如换鞋、换衣服、脚踏消毒、洗手消毒、工具区分等,这样每做一次消毒动作就相当于被稀释一次,就会降低一次风险(如图1)。图1脏区到相对净区的示意图,颜色越深风险越高
在对猪场设置完脏区与净区后,需要对猪场内部设置净道与污道,净道是指人员、物资的道路,其中要设置专门的赶猪通道;污道是指运送死猪胎衣的道路、粪污处理的道路、与卖猪台交界处等道路均为污道。避免生产区工人到污道,避免净道与污道交叉。
一、猪场内部的运动路线
1.人员的动线
(1)休班人员进入隔离区再进入生产区域路线
员工休假回来,需对人员携带的物资检查,人员进行洗澡消毒后进入隔离区域,在隔离区域应严格规定好隔离人员的运动路线,包括就餐、住宿、洗澡、如厕等都要与生活区严格隔离开(图2)。图2隔离区人员就餐动线
(2)生产区各车间之间员工的运动路线
规划好员工上、下班路线,如制定员工上下班只能在指定道路,并规定上班路线在道路左侧,下班走道路右侧道路(如图3)。
场内每个生产车间之间员工应严格设定好运动路线,不同车间之间不允许交叉串岗,如分娩车间员工不能到保育车间、育肥车间、妊娠车间等各区域之间不允许交叉,为确保生产区人员不串岗,可通过人员衣服及工具颜色管理,如产房区域规定为绿色、妊娠舍规定为蓝色、保育区为白色、肥猪区域为灰色,这样不同颜色区域衣服规定下来便于监督,工具也是如此,员工各行其道,不得随意更改,防止交叉感染。图3人员运动路线
(3)同一环节动线 在同一环节中,各个猪舍在进入猪舍前,对鞋子清洗、消毒、洗手,尽可能生物安全单位最小化。
2.猪的运动路线
(1)卖育肥猪动线
①分为三个部分,近生产区部分、中间部分、近拉猪车部分;
②生产区人员将猪只赶到生产区与外界交接的卖猪通道,生产区人员撤回;
③由场内人员将猪只赶到卖猪台;
④卖猪台处再由外围办公人员将猪赶到卖猪车上(卖完猪之后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等);
⑤三个区域所使用器具(赶猪器具、鞋子、衣服)严格分开,每次在使用完毕后及时冲洗消毒,注意冲洗顺序,由近生产区部分冲向近拉猪车部分;
⑥所有器具在每次使用完毕后均需清洗、消毒;
⑦在中间部分及近拉猪车部分的转猪人员,每次转完猪后需要洗浴更换衣服鞋子后再进入生产区,另外在这两个区域的人员在未经洗浴更换衣物后禁止进入生产区;
⑧所有猪只一旦离开猪舍禁止再赶入猪舍;
⑨此路线为单向路线,不允许走回头路;
⑩卖猪后,清理干净卖猪台上及附近可见的粪污,喷洒泡沫清洁剂覆盖30min,清水冲洗并干燥,后使用消毒剂消毒,消毒液使用5%的烧碱+20%石灰浆溶液喷洒消毒;对于卖猪台周边可能污染区域全面消毒,为避免场内人员外出看磅与收猪人员造成动线交叉,建议在出猪台安装透明玻璃(如图4),这样保证内外侧人员都可以看到。图4出猪台设计
(2)产房胎衣、死猪动线
该区域分为三个部分:生物坑中转处、解剖室、生物坑;
①每天在快要下班时将猪舍内需要丢弃的病、弱、死猪运送至生物坑中转处统一安排运送至生物坑处,如需解剖运送至解剖室;
②每个区域所有器具固定在该区域,每次使用完后及时清洗消毒;
③无公害处理处要有冰柜冻存死猪,且无公害冰柜应是双开门的,保证猪场投入口与外侧口两个开口区域,避免内外人员的交叉,每天集中时间点送往、3%火碱消毒;
④此路线为单向路线,不允许走回头路。
(3)转群动线 在猪场的生物安全金字塔中,公猪区→母猪区→保育区→育肥区→出猪台的生物安全等级依次降低。猪只在场内应从生物安全等级高的地方往低的地方走,制定猪只出场路线,卖猪人员位置安排,内部赶猪人员不能与收猪人员有任何接触。
在场内转猪,猪只必须要有专门的路线,即需设置各栋线之间的转猪通道,每次转完猪之后,清扫、清洗、消毒。图5赶猪通道
3.车辆的运动路线
应严格指定或设置好收猪车、无公害处理车及拉粪车的来猪场的路线,如来猪场时指定只能从规定的路线来猪场,猪场员工开车外出时应尽量避开拉猪车、无公害车的洗消点,避免交叉。无公害车辆只能在场外停留,取猪,场内人员不可与无公害车路线交叉。
4.物资的运动路线
(1)饲料
①灰区即介于净区与污区之间的部位,如生产缓冲区的料库、药房等极易忽略;
②在料库里划分好脏区和净区,通过严格的划线区分开;
③卸料人员严格只能在脏区卸料;
④卸完饲料后料库打扫干净卫生、卫生工具在脏区只能放在使用;
⑤料库喷雾消毒、熏蒸消毒;
⑥场内拉料人员严格在净区拉饲料,严禁跨过划线区域。
(2)药苗
①所有与猪有关及其制品(包括偶蹄动物及其制品)不得带入场内;
②疫苗类物品拆除外包装用75%酒精喷洒消毒后直接进入生活区的仓库,要用清洗消毒好的专用盒子放置物品,盒子禁止与地面接触,每天都要对盒子进行消毒;按量领取,领取出去的物品禁止放回仓库;进入仓库要换鞋,洗手消毒。
二、猪场外运动路线
1.休班人员进场动线 外来人员场外隔离2天后进入隔离区。
①进场时将所带行李物品包括手机、钱包、眼镜等放入物料臭氧消毒间;
②在指定区域更换场区鞋子,同时将自己所穿鞋子放在指定鞋架内;
③将脱下的衣物放置在入场指定的地方,进入浴室;
④待喷雾消毒停止后开始洗浴,洗浴完毕后更换场区内衣服进入生活区;
⑤在生活区隔离24小时后经过同样的方式进入生产区;
⑥休班人员场外进入场内流程:大门口登记→换鞋→经过雾化消毒通道→洗浴→进入生活区
2.场外车辆动线
场外车辆主要包括场外的中转车辆、拉粪车辆、无公害车辆。
中转车辆应在中转站或移动中转车附近将车上的粪尿冲洗干净并消毒、晾干,才能开到指定的场外停车区域,如中转车辆与移动中转台(如图6)。图6移动中转车及中转台 拉粪车装粪后尽可能避开拉料车等走的道路,在拉粪走之前清理干净车上可能要落下的粪,避免落在运输路上,拉粪结束后对场地及周围泼洒20%石灰乳和5%烧碱白化消毒。
无公害车拉猪车尽可能不靠近猪场,通过设计中转站或中转车方式。
若必须靠近,洗净消毒干净,道路白化,且进场车与拉猪无公害车路线尽可能区分开。
三、猪场内外交接处动线
交叉区域为很关键环节,很容易交叉污染,如场内与场外交界区域、生活区与生产区交界区域、饲料仓库场外卸料区与场内拉料区交界处、出猪台处等区域,以上均已提到交界区域的处理,将脏区净区范围缩小化,尽可能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我们要在关键区域划线,做好标识,并进行相应的预警设置,如设置类似超市的人体感应门铃设置提醒,还可通过物理隔挡如长凳的方式进行隔断,这样会比单存的划线及提醒更加有效果。
四、小结
猪场的动线既要关注场内动线也应关注场周围的动线,尤其是场内外交接处的动线,尽可能的通过规范的运动路线,各行其道,减小病毒传播的风险,切断传播途径,打造猪场的铜墙铁壁,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养猪路上走得更远。
相关文章
-
猪场免疫程序与免疫失败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详细分析: 一、影响疫苗效价的因素 疫苗质量问题: 疫苗由非正规生物厂家生产,有效成分未达标或已过期失效。 在免疫期间,疫苗受到日光照射、温度过高、取出时间过长等因素的影响。 疫苗的运输、保存不当,如失真空、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等,都会影响疫苗效价。 免疫程序不合理: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干扰反应的活疫苗同时接种,会相互影响降低抗体应答能力。 血清型……
-
针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战略设计与技术要点需要紧密结合,以确保有效地“外防渗透,内部阻断”。以下是从战略和技术两个层面出发的详细建议: 战略设计 长期防控意识:鉴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复杂性和我国生猪养殖的庞大规模,防控工作应被视为一场长期的持久战。这要求养殖者、政府及相关部门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持续的投入。 基础设施升级:对养殖场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包括修建车辆洗消中心、密闭物品消毒间、员工洗澡间及消毒通道……
-
防非控蓝:快速稳定猪场蓝耳病的策略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背景下,蓝耳病作为猪场的重要疫病,对猪场的生产稳定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有效防控蓝耳病,实现“防非控蓝”的目标,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 后备种猪的隔离驯化 后备种猪的引入是蓝耳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对于蓝耳病阳性猪场,做好后备猪的驯化至关重要。驯化方法主要分为本场毒株驯化和疫苗毒株驯化两种: 本场毒株驯化:通过让后备猪接触本场稳定感染蓝耳病毒的猪只(如保……
-
相信很多养殖户都遇到过猪瘟这个病,这个病对于养殖户来说真的没脾气啊,但是这个病也是可以预防的,今天就给大家絮叨絮叨这猪瘟的防治。 (1)本场及周边地区无疫情 种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注射4头份。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母猪可按胎次免疫,在仔猪断奶时注射1次,但要注意其空怀母猪不能漏注),每头注射5~6头份。一般种公猪投产前进行5~6头份猪瘟苗注射;生产公猪每年春、秋两季进行常规免疫;种母猪在每次配种前使用5~6头份疫苗注射……
-
在普遍的带毒生产的情况下,蓝耳就成为了猪场最为头疼的问题,每年总有几个月出现一定的波动,或者是流产或者是母猪繁殖障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稳定带毒生产,又如何能够让猪场能够保持抗原阴性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点关键性措施,让猪场蓝耳带毒稳定生产。 一、闭群是先决条件 猪场只要存在蓝耳波动问题的,一般都是近半年有过引种的,蓝耳不像伪狂犬,蓝耳在闭群一定时间内,可以做到全群感染和稳定,甚至有部分猪可以保持抗体阴性……
-
猪场疾病预防防控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旨在减少猪只疾病的发生,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以下是对猪场疾病预防防控技术的汇总: 一、猪场疾病分类与治疗原则 猪寄生虫类疾病 病原体:猪蛔虫、线虫、吸虫等。 治疗原则:使用敏感的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驱虫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预防再次感染。 猪细菌类疾病 病原体:猪大肠杆菌黄白痢、猪巴氏杆菌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关节炎等。 治疗原则: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
-
体内寄生虫会影响猪群(尤其是幼猪和生长猪)的生长性能表现。 内寄生虫通常存在于猪的胃肠道中,可以引起感染猪只肠道阻塞、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 寄生虫还可以导致饲料营养流失、消化不良、肠道溃疡甚至失血。即使是存在少量的蛔虫,也会降低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导致料肉比增加。有些寄生虫可能会存在于肺部,干扰猪的呼吸行为,并可能导致肺炎。 在养猪生产中,需要对以下几种内寄生虫进行特别关注。 01、蛔虫图1.蛔虫标本……
-
非瘟在我国爆发以后,越来越多的规模化猪场建立了自己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通过对进场人员、车辆、物资等采样进行非瘟病毒检测,评估现有生物安全体系漏洞。我们对服务的猪场进行非瘟检测数据分析、汇总,为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提供改进建议。本文通过对福建浙江区域的4个猪场4月份的非瘟监测数据的分析,为猪场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局部区域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提供风险预警。 4个规模化猪场2024年4月检测数据……
-
猪感染链球菌以后,主要症状就是关节炎,会出现关节肿胀无法走路的情况,对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我们该如何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猪链球菌的主要措施有: 1、定期清理猪舍:清除杂草和废弃物,确保猪舍通风良好,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每个月可进行两次全面消毒,每星期两到三次对猪只进行消毒,以降低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中的细菌数量。 2、合理饲养:给予猪只充足的营养是防控猪链球菌感染的关键。合理的饲料配方,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
应激是动物受到强烈刺激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出现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从进化的观点上说,它是个体生存的重要防御反应。引起应激的因素称应激原。在养猪场,引起应激反应的激原有很多,如断奶、驱赶、去势、高温刺激、冷刺激、母猪生产、仔猪营养缺乏。此外,毒物、细菌感染、寄生虫侵袭、运输、疫苗注射、阉割等都可以引起猪的应激反应。 猪场中常见的应激疾病综合征 自70年代以来,猪应激疾病综合症报道愈来愈多,特别是猪的饲养管理……
-
保育猪皮肤苍白、毛卷消瘦、咳嗽喘气,做好4点,让猪场保持利润!
从事兽医工作十多年,服务了许许多多不同规模的猪场,保育猪不好养,问题多,是大部分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咳嗽喘气,顽固腹泻;皮肤苍白,毛卷消瘦;治愈率低,死淘率高等问题成为许多猪场头痛的问题! 我想大部分养猪朋友都感受到,抗生素保健预防之路,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抗生素的作用在于杀灭病菌,用在治疗疾病时功不可没。由于现在猪病多,很多养猪场把抗生素用于预防保健,实属错误和无奈的做法。 因为用抗生素保健,损伤五…… -
非瘟常态化下,猪场的生物安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确保猪只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搭建一个完善的生物安全环境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过滤系统作为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空气过滤技术,为猪场创造一个安全、清洁的生活环境。 生物安全环境的重要性 生物安全环境对于猪场而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防止疾病传播:猪场是多种疾病的高发……
-
很多小规模养猪场在扩建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没有整体概念,猪舍规格、布局、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供水供电供暖通风都没有全面考虑,再加上本身资金比较紧张或因盲目扩大投资规模造成资金紧张,从而使猪舍配比混乱,工人操作难度极大,劳动效率极低,最后稍有风吹草动就导致亏本而以失败告终。 很多小规模养猪场在扩建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没有整体概念,猪舍规格、布局、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供水供电供暖通风都没有全面考虑,再加上本身……
-
母猪是养猪场的核心,衡量母猪价值和生产力的关键指标是繁殖力,繁殖力的高低决定着猪场能否实现预定出栏,而影响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是母猪健康,它是稳定猪群的核心。如何提高母猪群的健康水平,降低异常淘汰率,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现将能导致母猪异常淘汰的常见原因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供养猪同行参考。 一、母猪异常淘汰的原因 1、疾病因素 主要有繁殖障碍性疾病、肢蹄病、消化障碍及死亡等。它们可导致母猪乏情……
-
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就是卖猪,尤其在非洲猪瘟爆发后,客户销售猪只前后的注意事项就尤为重要,在此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供养殖户朋友们借鉴。 1、规划赶猪通道 由于每个猪场的规模和性质不同,有销售仔猪的,有销售育肥的,还有淘汰母猪,同时装猪口的不同位置(是否设置装猪台)等,造成在卖猪的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赶猪通道,规划好厂区内的赶猪通道,是避免厂区内交叉感染的关键点之一。 如果赶猪通道过长,最好提前设置可调整方向的……
-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猪场的防病工作也需要更加重视起来。夏季对于养猪场来说,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之外,更要加强对于猪弓形体病的防治。猪弓形体病也叫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弓形体病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 经3天~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其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7天~10天,精神沉郁,食欲减少……
-
众所周知,现在的呼吸道疾病已经不再是单纯由于温度不适造成的猪群感冒,咳嗽,喘气的疾病,猪场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并发继发其他的疾病。 最近,猪蓝耳病引起的猪场呼吸道疾病在一些地区发生,今天,猪好多网就来聊一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通常我们叫蓝耳病)的一些症状与防治措施。有经验的养殖户明白,夏季猪场往往是由细菌为主的疾病,冬季猪场往往是由病毒为主的疾病。 1、蓝耳病的发病对象 蓝耳病主要是侵害繁殖母猪和不同日龄……
-
蓝耳病可谓猪场的头号杀手,很多猪场都谈“蓝”色变,对该病的防控不少人也在做积极的探究。但相对控制而言,预警更重要,养猪户能够依据这些预警来评价猪场蓝耳病的爆发状况,提早做好防控措施。 前兆一:母猪流产超越8% 精确度:★★★★☆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以为,在蓝耳病迸发前,猪场的消费成果肯定有变化,特别是母猪的流产率与仔猪成活率。 假如猪场在14天内呈现下述临床指标中的2个,就可断定为蓝耳疑似病例: 1、母猪流产……
-
猪场里面不论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总有一些病猪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而且这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猪通常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之类的药物有一定效果,呼吸道症状可能有所缓解和减轻,但过不了几天会反反复复咳嗽总不好。 如果稍有风吹草动猪群病情就会严重,甚至出现一定的病猪死亡,而且用的药物种类也很多,医药费也花费不少,但始终没有控制住猪群呼吸道疾病,病死亡的数量可能会不断出现。 其实猪呼吸道疾病造成损失不……
-
在很多猪场在发现猪群出现咳喘、气喘等呼吸道疾病时,通常做法是打几针消炎针治疗,猪群咳喘的数量多的话会在饲料中投一些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一些药物,一般投药后有一定效果,但是停药后容易反复咳喘,是很难将猪呼吸道疾病有效压制或者彻底治愈的。 猪场在用药治疗猪呼吸道疾病之前,应该找准猪呼吸道疾病是由哪些病原导致的?只有找出病因才是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关键所在。而不是盲目给病猪打针或者在饲料中加药。 能够引起猪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