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养
鹿的一般性的饲养管理技术 成年公梅花鹿的饲养管理技术
  • 时间:2024-11-12
  • 浏览:0

鹿的一般性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般性的饲养管理技术

1.梅花鹿的标记

标记就是给梅花鹿编号,目的在于辨认梅花鹿只,这样利于生产管理和档案记录,对梅花鹿的育种和生产性能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梅花鹿的标记有两种:一种是卡耳法,即是在梅花鹿的两耳不同部位卡成豁口,然后将每个豁口所代表的数字加起来,即是该梅花鹿的耳号。这种方法是借鉴国际上猪的卡耳号法,很有规律,左耳代表的数字大、右耳小,且是对称的大小关系。具体言之,左耳上缘每卡一个豁口为10、下耳缘每卡一个豁口为30、耳尖一个豁口为200、耳廓中间卡一个豁口为800.而右耳相对应部位的一个豁口即代表1、3、100、400.二是标牌法,即是用特制工具将特制的标牌卡在梅花鹿的耳下缘,然后用特制笔在牌上写出所需要的梅花鹿号,永久不褪色。

成年公梅花鹿的饲养管理技术

1.生产时期的划分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提高梅花鹿的生产力,根据公梅花鹿的生产情况,人为的将其一年的生产期划分为四个时期。梅花鹿:生茸前期(1月下旬~3月中旬)、生茸期(3月下旬~8月中旬)、配种期(8月中旬~11月15日)、配种恢复期(11月15日~翌年1月中旬);马梅花鹿:生茸前期(1月中旬~2月中旬)、生茸期(2月下旬~8月上旬)、配种期(8月中旬~11月上旬)、配种恢复期(11月中旬~翌年1月上旬)。ッ扛鍪逼诘目始与结束因梅花鹿种、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梅花鹿群质量及饲养技术的好坏而有所区别,如上述某些因素好些,每个时期就可能提前,否则滞后。オ

2.不同生产期的日粮

目前,公梅花鹿的精饲料各地区差异不大,主要由玉米、豆类饲料和糠麸组成,各生产时期的给量也基本相同,而粗饲料则因地制宜。精饲料的质量应得到保证,配种期应补给胡萝卜等维生素类饲料。

高产鹿饲养管理技术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育成品种(品系)鹿,并取得高技术经济指标和高效益的根本保证。近十几年,我国育成高产梅花鹿和马鹿品种(品系)共7个。对于引种和饲养这些鹿,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各生育期的生理特点,结合圈养方式,除采用对一般鹿的常规饲养技术外,还应采用以下主要的饲养管理综合配套技术。

1 成年鹿

1.1 分区、分群饲养 按照鹿的生产和生理特点及繁育的需要,分成:①成年公鹿区 它包括种公鹿圈、“退役”种公鹿圈、后备种公鹿圈和各龄生产公鹿圈、淘汰群公鹿圈,并把这些圈安排在上风向,目的在于减少公鹿在配种期嗅到异性的气味而角斗。①成年母鹿区 包括育种核心群各年龄圈、各年龄生产群及淘汰群圈,并安排在下风向。公鹿与母鹿区用幼鹿区隔开。③幼鹿区 包括离乳仔鹿圈和育成鹿圈。以上分区分圈目的是实施不同的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措施。

1.2 圈舍结构合理 高产鹿的圈合长25--30m、宽14―16m,一般养梅花鹿20只左右,养马鹿15只左右,若养特级和超特缎种公鹿时只数应减半。棚舍里的地面不铺砖,用三合土压平,夯实,上面铺上沙子,并经常更换,冬季铺垫上喂剩下的碎秸叶保暖。饲槽和水锅设在圈舍中央。水锅设在饲槽下方,饲槽一般长10m左右,在饲槽一端设盐槽。在运动场鹿群常活动处堆埋黄土拌盐的“盐窝子”。做好这些能确保高产鹿的运动量,减少配种期争偶角斗伤亡和蹄伤感染坏死杆菌病的机会,保证高产鹿安全、充分地采食、饮水、反刍和休息,有利于鹿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

1.3 合理配制精、粗饲料 精饲料由饼粕类、玉米、麦麸、骨粉、盐、添加剂组成。高产梅花鹿成年公鹿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后期及配种期和配种恢复期的日粮量分别为1.5kg、2.0kg、0.5kg、0.75kg,其中,饼粕类分别占 40%、50%、30%和25%,盐、骨粉和添加剂各占1.5%- 1.8%。成年母鹿配种与妊娠初期、妊娠期和产仔哺乳期分别为0.8kg、0.6kg、1.0kg,其中,饼粕类分别占25%、28%和32%。高产马鹿的日粮量是高产梅花鹿的2倍,各种精饲料的配比相同。在增加和变换精饲料时应逐渐进行,尤其3月份及10月份,以每星期增加50g至100g为宜,防止加料急而引起“顶料”。粗饲料满足供给,随季节变化而品种各异。在生茸前期和生茸期每日粗饲料的品种至少3种以上。一般6--9月喂青绿灌木枝叶和蒿草(马鹿);10月至翌年9月投给黄柞树叶、玉米秸或铡短、揉碎、粉碎的玉米秸、青贮玉米秸、豆秸、豆荚皮、青干枝叶或杨柳叶、果树叶等。

1.4 科学饲喂 每天饲喂次数:粗饲料于夏季喂4顿,全年做到天天喂1顿夜草。精饲料生茸期喂4顿,其它季节喂3顿,晚上必喂1顿夜料。每次饲喂前扫净饲槽内的残料。喂饲时先添精料,待10分钟左右耙精料吃净后再添粗饲料,尽量做到看槽饲喂。要根据鹿的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量。

2 幼鹿的培育

幼鹿培育是高产鹿优良特性得以表现的关键技术环节。幼鹿出生6个月内生长发育迅速、消化器官不完善、消化机能弱、可塑性和适应性强,因此要对幼鹿实施有效的培育技术。

2.1 妊娠和哺乳母鹿

仔鹿初生重大小、生活力强弱和生长发育快慢,既取决于鹿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又取决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母鹿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研究表明,公仔鹿的初生重与2―5岁时的产茸量之间呈强正相关,因此要供给母鹿足够的蛋白质类、青绿多汁类及矿物质类饲料。可在母鹿妊娠期每天每只喂蛤胡萝卜1kg;妊娠后期每天喂1顿青贮玉米,并保证足够的黄柞树叶、盐和骨粉等。母鹿分娩后到离乳阶段,精饲料量逐渐增加,到7月中旬前后加到全年中的最高量;并且豆类饲料占30%以上。4月上旬始喂杨柳枝,6月上旬始喂青绿枝叶饲料,以提高母鹿的泌乳量和乳汁品质,幼鹿生长快速,日增重平均可达O.29--0.55kg。此外,应在初产母鹿圈早放进几只无恶癖、温驯、经产且妊娠产仔早的母鹿。

2.2 哺乳仔鹿的补饲 仔鹿出生20天以后,在保护栏内设补料槽和水槽。精料配方为;豆饼50%、高粱粉 5%、玉米面35%、炒热大豆粉5%、麦麸5%,加少量盐和复合维生素等,并投给嫩枝叶。在哺乳期看护母仔鹿,用鹿代养或用牛奶、羊奶喂养被弃仔鹿或弱仔。以固定信号、食物和其它环境条件来驯化仔鹿。

2.3 离乳仔鹿 于8月20日前后仔鹿离乳,公、母、仔鹿同时分群。母鹿留原圈,公鹿到新圈,并用无仔温驯鹿稳群。仔鹿刚离乳时喂给少量精料,做到不能剩料。每天定时投给6次嫩绿多汁的鲜枝叶、青刈大豆秧或铡短的青玉米秸,到10月初每天喂4次粗饲料。精饲料量到年末时加到:梅花鹿每天每只1kg,马鹿2kg。精饲料中应有 50%豆饼,并喂给熟豆浆。

2.4 育成鹿 育成鹿仍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但是公、母育成鹿的生长发育、体型大小及所需营养已有显著差异,由此在管理上和饲料营养上要区别对待。投给的精料日量渐增,每天每只1.5kg,马鹿加倍。饲料中,豆饼占 50%,骨粉和盐各15g,马鹿30g。

采取上述培育技术,高产鹿的育成率可达95%以上,育成母鹿90%以上发情受配,仔公鹿于当年12月即可“冒桃”,其初角茸鲜重一般可达1kg(梅花鹿)、2kg(马鹿),最高个体可达3.4kg(双阳梅花鹿)和10.41kg(清原品系天山马鹿),为成年时更高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上资料为 梅花鹿 ,梅花鹿价格,梅花鹿养殖基地提供!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养殖技术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梅花鹿的饲养技术-饲养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