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10-12
- 浏览:0次
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的病原为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虫。 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成虫寄生于猪的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在猪的横纹肌中,称为肌旋毛虫,其中以膈肌脚、膈肌、腰肌、肋间肌、舌肌、咬肌等部位寄生数量为最多。幼虫移行到肌肉内,由于机械性和化学性的刺激作用,引起肌纤维变性、肿胀、增生,导致幼虫在横纹肌内形成包囊,包囊呈纺锤形,囊内有一条虫体,有时也含2~3条虫体,幼虫呈螺旋形蜷曲,包囊长轴与肌纤维平行,肉眼可见,时间长久可形成钙化。
旋毛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有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百余种动物,包括肉食兽、杂食兽、啮齿类和人。我国以华中地区较为普遍,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旋毛虫有很强的抵抗力,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很长,在人体中有经31年还保持感染力的报道,在猪体内约经11年还有感染性。肌肉中有幼虫在-10℃低温条件下能很好地耐受。盐腌和烟熏都不能杀死肌肉的幼虫,但是70℃以上的高温数分钟内可杀死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