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猪 > 猪病防治
防非控蓝:快速稳定猪场蓝耳病的策略
  • 时间:2024-11-02
  • 浏览:0

防非控蓝:快速稳定猪场蓝耳病的策略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背景下,蓝耳病作为猪场的重要疫病,对猪场的生产稳定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有效防控蓝耳病,实现“防非控蓝”的目标,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 后备种猪的隔离驯化

后备种猪的引入是蓝耳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对于蓝耳病阳性猪场,做好后备猪的驯化至关重要。驯化方法主要分为本场毒株驯化和疫苗毒株驯化两种:

本场毒株驯化:通过让后备猪接触本场稳定感染蓝耳病毒的猪只(如保育中后期PRRSV阳性稳定的猪),利用棉绳等媒介进行病毒传播,连续进行7天,使后备猪逐渐适应本场蓝耳病毒。

疫苗毒株驯化:选择安全性高、市场口碑好的蓝耳病疫苗进行免疫驯化,确保后备猪在引入前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2. 完善蓝耳病的抗原抗体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的蓝耳病抗原抗体监测体系,是防控蓝耳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猪场流行毒株,并对母猪群、公猪个体、脐带血、睾丸液、保育早期弱仔猪、中大猪群等进行阶段性流行病学监测。同时,定期开展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等常见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及时掌握猪群免疫状态。

3. 遵循三三制原则进行综合防控

蓝耳病的综合防控应遵循“三三制”原则,即1/3管理、1/3免疫、1/3药物。

管理:加强猪场生产管理,提高猪群整体健康水平。包括优化饲养环境、提高饲料质量、加强卫生消毒等。

免疫:选择安全性高、有效性强的蓝耳病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在疫苗选择时,应优先考虑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疫苗能够发挥良好的免疫效果。

药物:在必要时,适时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和干预。但需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产生耐药性。

4. 重点关注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和保育猪

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和保育猪是蓝耳病防控的重点阶段。通过加强这些阶段猪只的管理和免疫,可以有效控制蓝耳病的传播和发病。

后备母猪:确保后备母猪在引入前已进行充分的驯化和免疫接种。

怀孕母猪:加强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补充,提高母猪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性能。

保育猪:加强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降低保育猪的死亡率和弱仔率。

5. 实现“母健”和“仔壮”

通过实现“母健”和“仔壮”,可以从源头上保障母猪群和仔猪的健康。

母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健康水平,减少流产和死胎情况,提高发情配种率、分娩率和产健仔数。

仔壮:提高产房仔猪的断奶重和成活率,降低保育仔猪的死亡率和弱仔率,提高保育转育肥的均重。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后备种猪的隔离驯化、完善蓝耳病的抗原抗体监测体系、遵循三三制原则进行综合防控、重点关注后备母猪、怀孕母猪和保育猪以及实现“母健”和“仔壮”等措施,可以快速稳定猪场蓝耳病,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养殖技术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母猪分娩后48小时内的关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