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养猪 > 猪病防治
中兽医结合防治猪高热病
  • 时间:2024-10-12
  • 浏览:0

“猪高热病”是一种高热、厌食、黄尿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引起高热病的病原为多种病毒、细菌、原虫混合感染,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蓝耳病)、猪圆环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猪流感、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猪弓形虫等病原引起,体温升高至40摄氏度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呈紫红色斑块状,呼吸急促。

其主要病因有两点:一是病原体的多重感染。

猪群发病往往不是单一病原所致,而是由两种以上病原体共同作用造成的。猪群一旦发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临床诊断不易判断,实际控制效果也不理想;二是存在继发感染。

在猪群存在一些原发性感染的情况下,一旦出现应激因素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这种所谓不明原因的“高热病”,并非是新病,实际上可能与猪群本身存在病毒的多重感染及细菌的继发感染有关。根据邢台市兽医院近几年来的猪病临床诊治经验资料,猪群发病后只要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在弄清原发与继发病病原种类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即可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1 流行特点

发病急,传播快。生猪、母猪易感,猪场动力网,以散养户或小型养殖户为主,呈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

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摄氏度以上,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起初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传至大部分猪,个别猪突然死亡。使用退烧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常复发。病猪皮肤发红,耳后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多处皮肤有紫红色斑块。病猪呼吸困难,喜俯卧,部分病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结膜炎。另有部分病猪粪便干燥,呈球状,个别病猪腹泻,尿少、色黄、混浊。病猪迅速消瘦,被毛粗乱,病程稍长的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有的则全身黄染。发病猪群死亡率高,可达50%以上。部分母猪在妊娠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

3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表现在肺部,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肿大,间质增宽,有淤血或小出血点,有的肺尖叶和心叶有肉样实变,有的肺呈大理石样变化,严重的有化脓灶,气管内有较多泡沫状分泌物,胸腹腔内有多量淡黄色积液,有的还有少量纤维素渗出,个别猪的肺浆膜与胸膜粘连,呈胸膜肺炎病变。肝肿大,颜色变淡,有的呈土黄色,有的呈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肿大,有出血点,有的边缘有梗死灶。肾脏肿大、苍白,有针尖大出血点。胃底黏膜出血、溃疡,全身多数淋巴结水肿、出血。

4发病原因

4.1 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及支原体肺炎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在我国猪群中存在较为普遍,多属于持续性感染,严重损害了猪的免疫功能,导致免疫麻痹、免疫耐受,对疫苗注射不产生免疫应答,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同时对猪瘟疫苗免疫也产生干扰作用,一旦机体受到不利应激因素影响,易引发猪群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4.2散养户与中、小型猪场饲养环境恶劣,排泄物没有无害处理,不重视消毒,卫生条件差,饲料不全价,导致猪只营养差、体质虚弱。散养户卖病猪,个体屠宰户收病猪或死猪,这些违规做法,很容易引发疾病暴发。

4.3饲养因素,气候变化,圈舍温度突然改变,饲养密度过大,断奶过度不好,混群咬斗,长途运输,缺水等应激因素。

许多养猪户引猪不隔离检疫,并常从不同地区、不同猪场或集市引种,致使带人隐性感染种群;购人猪只后不补注疫苗,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加之兽医生物制品市场混乱,用户使用的疫苗质量得不到保障,致使猪群整体免疫力低,保护力不高,易导致病毒性疾病暴发流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养殖技术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母猪分娩后48小时内的关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