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仔猪腹泻的复杂挑战中,许多养猪者和兽医常陷入一个误区,即过度依赖抗感染和止泻药物,而忽视了补液等关键的支持性疗法。这种做法往往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病猪康复缓慢,甚至可能加剧病情。本文深入探讨了仔猪腹泻治疗中的这一盲区,强调了在控制感染的同时,补液支持疗法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操作方法。
补液:腹泻治疗中的隐形力量
腹泻作为仔猪常见的健康问题,其根本影响在于体液的迅速流失和电解质的失衡。这不仅会导致病猪脱水,还可能引发严重的酸中毒和电解质失调,这些往往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补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补液方法双管齐下
口服补液法:此方法适用于大群治疗,通过在水中添加特定比例的补液盐(如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等),让病猪自由饮用,直至症状缓解。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能够有效补充病猪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注射补液法:对于病情较重或无法自主饮水的病猪,注射补液是更为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根据猪体大小,使用适当比例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混合液进行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特别是腹腔注射,因其操作简便、吸收迅速,在仔猪治疗中尤为常用。
腹腔注射技巧分享
为了确保腹腔注射的安全和有效,文中还详细介绍了徒手倒提保定法和侧卧保定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进针位置的选择、进针角度和深度的控制,以及回抽检查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确保药液准确注入腹腔、避免误伤内脏器官的关键。
结语
综上所述,在治疗仔猪腹泻类疾病时,仅仅依靠抗感染和止泻药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认识到补液支持疗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治疗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合理的补液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病猪的脱水症状,纠正电解质失衡,加速康复进程,降低死亡率。
相关文章
-
仔猪腹泻(下痢)是消化道功能絮乱的一个综合症状,往往不是指一种独立存在的疾病,它既可能是由单独一种疾病引起的,也可能是多种致病因子(这些病因往往同时或继发)引起,或是其它疾病过程中伴随的一个症状。 近年来,我国仔猪腹泻十分普遍,30Kg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为46.5%,死亡率10.3%,在养猪业中危害居首位。仔猪腹泻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导致饲料报酬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产缓慢,生产发育停滞(僵猪),甚至死亡,给养猪业……
-
一、非传染性因素 1、营养性腹泻:换料,饲料因素(蛋白料过高),大豆粉过敏,生熟粉交替 2、应激因素:断奶 3、环境因素:卫生条件差、寒冷、潮湿 4、母猪因素:母猪无乳、母猪减食 二、传染性因素 1、寄生虫:球虫、猪毛首线虫 2、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红痢)、细胞内劳森菌(增生性回肠炎) 3、螺旋体:蛇形螺旋体(猪痢疾) 4、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伪狂犬、猪瘟、蓝耳病、博卡病毒、猪肠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