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黄鳝适应能力强,耐低氧,对环境要求不十分严格,且养殖技术简单易学,许多养殖户利用房前屋后的小池塘进行养殖,投资少,成本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将小池塘养殖黄鳝技术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合理建造鳝池 黄鳝的饲养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建造,可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土坑、水沟边及田边地角等处建小池塘。鳝池的面积一般以50平方米~100平方米为宜,对于庭院小规模养殖,每口池以1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深1米~1.5米,可用水泥、条石、砖块和三合土等材料建造,**后一定要用水泥勾缝。池壁顶部要用砖块做成“T”字型,池坎顶部应高出水面30厘米以上,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必须用铁丝网牢固封闭,严防黄鳝外逃。池子建好后,池内放入30厘米厚的泥土,再投入石块、砖头,以便黄鳝打洞穴居。泥面保留10厘米左右的水层,以便黄鳝穴居时头伸出洞口观察觅食或呼吸。**后,在池面上栽些水生植物,如茭白、慈菇、水浮莲等,但要求其所占水面在一半以下。
二、科学放养鳝种 黄鳝池经消毒注水后,等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即可投放鳝种。放种时,应将鳝种用3%~4%的食盐水浸洗15分钟~20分钟,杀灭其体表的病原体。投放时,要求同一口池的鳝种规格必须整齐,每千克约30尾~40尾的鳝种,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尾~150尾。为了保持泥土中水和空气的畅通,可按每平方米放养8尾~10尾泥鳅,让其上下窜动,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溶氧水平。
三、注重饲料投喂 黄鳝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欢吃鲜活饵料,如小鱼虾、蚯蚓、蝇蛆、螺蚌肉、蚕蛹、禽畜内脏等,也可投喂一些植物性饲料,如米糠、麦麸、豆渣等。黄鳝一旦习惯于某种饲料后就较难改变其食性,并且具有昼伏夜出寻食的习惯,因此在鳝种入池后,必须进行饲养驯化工作。首先在入池后3天~5天内不投饵,然后用动物性和植物性饲料配合投喂。投饵量应由少到多。投饲时间从傍晚开始,逐步提前投饲时间,直至能吃多种配合饲料,且能在上午9时、下午4时左右摄食为止。黄鳝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摄食,25℃~30℃时摄食旺盛,因此5月~9月应加强投喂,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在6月~8月的生长旺季,投饲量可增加到6%~7%。
四、加强饲养管理 黄鳝喜欢生活在溶氧充足的水体中。当发现黄鳝经常将头伸出水面,摄食减少,即说明水中缺氧,应及时更换池水。一般春秋季节6天~8天换水一次,夏季2天~3天换水一次,如长期有微流水流入更好。同时,每天应清除池中残饵或杂物。进入冬季黄鳝冬眠时,可将池水放干,并在底泥上面铺一层稻草或麦秸,以保温保湿。由于黄鳝是无鳞鱼,易受病菌、寄生虫侵袭,再加上它对多种药物敏感,所以病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黄鳝常见的疾病有水霉病、梅花斑病、腐皮病、发烧病等。
上一篇:“沙漠青蟹”:盐碱地上的农业奇迹 下一篇:无公害草鱼池塘高效养殖
相关文章
-
一、池塘选择及建设 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10亩左右,水深2-2.5米,保持淤泥20厘米以下,池埂不渗漏,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良好,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的规定,增氧机、投饵机配备齐全,并用石棉瓦等材料建好防逃设施。 2、清塘培水:种苗放养前10天,每亩水深10-20厘米用生石灰125公斤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病菌、寄生虫及野杂鱼等。消毒3天后注60-80厘米水深,每亩施发酵的粪肥250公斤左右培肥水质。 3、投放螺蛳:3月底前每亩投……
-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每殖。雌蛙一次可产卵34个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
-
娃娃鱼是大鲵的俗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大鲵除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未见报道外,其余省、自治区都有分布,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等省为多。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体重达500克以上,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并且,大鲵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养殖很不普遍,仅限于江苏……
-
关于2020年养殖青蛙所需的资金及成本分析,虽然直接针对2020年的数据可能较难精确获取,但可以根据养殖青蛙的一般成本构成和近年来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一个大致的估算和分析框架。 一、养殖青蛙的成本构成 场地费用 租地费用:根据土地面积和地理位置的不同,租地费用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每亩土地的租地费用可能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修建费用:包括养殖池的建设、生态林的建设等,这些费用也会因规模和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人工泥鳅苗放养时确实需要留意多个事项,以下是五个关键方面的详细说明: 一、泥鳅苗下塘前处置 温差控制:如用塑料充氧袋装运而来的泥鳅苗,在放养时需注意袋内、袋外温差不能大于3℃,否则会因温度剧变而导致泥鳅苗死亡。 温度适应:为确保泥鳅苗适应新环境的水温,可先按次序将装苗袋漂浮于放苗的水体,约20分钟后袋内外水体温度接近时,再向袋内灌池水,让苗自行从袋中游出。 二、“饱苗”放养 暂养与喂食:在放养前,将泥鳅苗暂养……
-
养殖户在选择和投喂泥鳅饲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投喂的科学合理,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促进泥鳅的健康生长。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饲料选择 营养均衡:根据泥鳅的营养需求,选择正规饲料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饲料应为泥鳅专用饲料或鱼饲料,并根据泥鳅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蛋白质含量。苗期选择蛋白质含量为40%以上的鱼苗粉料;育成料则选择蛋白质为3638%左右……
-
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白尾病,其病原体为白皮假单胞菌,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水体中。白尾病对泥鳅养殖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夏花分塘前后,由于车轮虫等原生动物的侵害寄生,导致鳅体受伤,进而容易感染白尾病,且死亡率可高达30%~50%。 针对泥鳅白尾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药物治疗: 使用“三黄散”加入25倍量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毫克/升。 将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毫克……
-
台湾泥鳅养殖过程中的投喂环节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泥鳅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以及养殖效益。以下是关于台湾泥鳅投喂的三个重要注意事项的详细解读: 1. 饲料选择与投喂量控制 饲料选择:台湾泥鳅作为无胃鱼,其消化道较短,因此选择高质量、易消化的饲料至关重要。蛋白质含量在36%~38%的膨化饲料是理想的选择,因其水中稳定性好、消化吸收率高,且散失率低于硬颗粒料。 投喂量控制:投苗后应适量投饵,避免过量投喂导致的消化不良和肠……
-
冬季气温下降时,泥鳅养殖户要把握好暂养技术,以确保泥鳅安全过冬并保持良好的品质。以下是根据提供的资料整理的详细暂养技术指南: 一、池塘条件 室外池塘: 若计划将泥鳅暂养至春季销售,可选择室外池塘。 池塘面积建议为9~11亩,池深应达到1.2米左右。 池底软泥厚度保持20厘米,以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池埂需坚固,以防止漏水或泥鳅逃逸。 室内池塘: 若计划在冬季销售泥鳅,则应选择室内池塘,如塑料大棚内或房屋内。 池塘面积可根……
-
大青蛙会吃小青蛙的现象,在养殖环境中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饵料缺乏和青蛙个体间大小差异过大所导致的。以下是对这一现象及其解决方法的详细解析: 大青蛙吃小青蛙的原因 饵料缺乏:当养殖环境中的食物不足时,大青蛙可能会为了生存而捕食小青蛙,这是动物界中常见的种内竞争现象。 大小差异过大:如果养殖池中的青蛙大小差异显著,大青蛙可能会将小青蛙视为潜在的猎物,从而发生残食行为。 解决方法 大小分养:为了避免大青蛙吃小……
-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因此日常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一、彻底清塘消毒 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杀灭池中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是预防鳅病、提高泥鳅养殖成活率的必要措施。池塘清整时,将池水排干,修补池埂,清除杂草,堵塞漏洞,挖去过多的淤泥,曝……
-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突然变清且难以肥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 长期不换水或换水量过少: 水质过于浓厚,池塘底质发生板结,导致池水突然变清,且容易长出大量青苔。 消毒剂长期大量使用: 养殖户为了治疗泥鳅疾病,连续大剂量使用各种消毒剂,严重破坏了水环境的平衡,抑制了有益藻类的繁殖和微生物的生长。 连续阴雨天: 池塘内水质光照严重不足,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发生……
-
针对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性失血症,提供了详细的症状描述、形成原因以及治疗方案。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归纳和整理: 一、症状 病鱼整个机体呈灰白色,鳃发白。 解剖其内脏器官及肠道,发现无血色。 病鱼漫游,没有活力。 二、形成原因 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病毒代谢产生内毒素、溶血素,导致鱼患败血症、毒血症,进而造成出血。 流行季节主要在6月至9月,水温在25℃以上。 养殖水体中放养泥鳅的密度过大,饲养水水质恶化,水中溶氧量降低,……
-
在高温季节养殖泥鳅,确实需要特别关注水质、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方面,以确保泥鳅的健康生长。根据赣榆县海洋渔业技术指导站于家华的经验分享,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技术要点: 一、饲料投喂管理 投喂时间:高温时每天只投喂两次,即早上和晚上各一次,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投喂,以减少泥鳅因水温过高而出现的烫伤脱粘现象。 饲料添加:投喂饲料时,可适量添加板兰根、多维多矿、免疫多糖和铁粉等,连续饲喂5~7天,以调肝护胆、增加泥鳅……
-
在田中挖塘,在塘里放鱼,在田里种稻,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让塘中的鱼游到田里活动,吃田里的杂草、小虫、水生动物、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和水稻扬花时落下的稻花,鱼不但速生快长,增重快,育肥迅速,不受污染,鱼肉清净,结实,肉香味浓,肉质好,而且水稻受病虫为害教轻,生长好,健壮,产量高,品质优。田中塘养鱼的技术要点如下: 挖塘。田中塘养鱼,塘的面积占三分之一,田的面积占三分之二**合适。选择在田的中间挖塘,深1.5……
-
夏季雷雨季节,由于气候急剧变化,泥鳅养殖中出血病的发病率可能会上升。为了有效防治泥鳅出血病,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了解出血病发病机理 泥鳅出血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应激等因素导致,表现为体表或内脏出血。该病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尤为常见,且发病后迅速扩散和传播。因此,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水质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预防措施 改善水质: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排换部分地层水,不超过总水体的1/3.换……
-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多种常见病,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泥鳅的生长,还可能导致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以下是泥鳅养殖过程中七种常见疾病的详细介绍: 赤鳍病 病因:由短杆菌感染所致,常因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鱼体受伤而诱发。 症状: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腐烂,严重时死亡率可达80%以上。 防治方法:使用磺胺嘧啶溶解后药浴20分钟左右,或用磺胺嘧啶拌入饵料连喂三天。也可用1×10^……
-
泥鳅养殖中的肠炎病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由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以下是对该病的详细解析及防治建议: 一、症状与危害 病鳅表现为行动缓慢,停止摄食,鳅体发乌变青,头部显得特别,腹部出现红斑。同时,肠管充血发炎,肠道呈紫红色,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黏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该病在水温20℃以上易流行,且常与烂鳃病、赤皮病并发,对泥鳅养殖造成较大危害。 二、防治方法 饲料管理 投喂优质饲料:确保饲料……
-
一、池塘选择要领 养殖场要找就近水源,便于加水。池塘养殖泥鳅,池塘深约80~150cm,水深50~120cm,池底最好有15~20cm的淤泥,进出水口方便。为了方便鱼塘管理,池塘规格以2~10亩为宜。 二、池塘消毒及天然饵料培育 放养前2周,池塘的消毒很重要。池塘消毒可以将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使泥鳅生长有安全的空间。放养前2周,每用4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目的是将池塘内杂鱼、青蛙、蛇虫鼠蚁清除干净,使泥鳅生长有安全的空间。3天后……
-
夏季高温季节,泥鳅养殖池塘的水质容易恶化,赤鳍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在此阶段尤其需要防范。以下是对赤鳍病的详细解析及防治建议: 一、病原病因 赤鳍病主要由短杆菌感染引起,其发病与水质恶化密切相关。夏季水温升高,泥鳅养殖池塘中的有机物分解加速,易导致水质恶化,从而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病症和病理变化 病鱼体表或鳍部表皮剥落,呈现灰白色,肛门部位发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的腹部和体侧会出现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