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9-18
- 浏览:0次
近年来猪场集约化水平越来越高,猪场中寄生虫疾病的数量在不断下降。但即便如此,寄生虫感染仍会在每个猪场不断出现。通过对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在猪场中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虫为小袋纤毛虫和猪球虫。而从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蛔虫病的影响最大。
寄生虫感染可使饲料转化率下降5%左右,每头肥猪多耗料约18公斤,出栏时间增加9-12天。猪的外寄生虫如疥螨在猪场中的感染率也很高,不但会影响生产,还同时能作为其它疾病传播的载体。对于猪场寄生虫的防控必须配合使用一些驱虫药物,下面我们就对常见的驱虫药物进行简单的介绍。
1、 咪类化合物
咪类化合物为合成的接触性外用广谱杀虫药。常见的药物为双甲脒。双甲脒为结晶性粉末在水中几乎不溶解,所以多见于油乳剂。对各类螨、虱、蜱、蝇均有杀灭作用,对人畜无害。其杀虫作用与干扰神经系统相关,使虫体兴奋度增高,使口器功能异常,同时还具有影响虫体产卵和虫卵孵化功能。使用时以0.05%溶液涂抹体表具有较好的驱杀效果。
2、有机磷酸酯类
有机磷酸酯类是低毒的有机磷。常用的驱虫药主要有敌百虫、敌敌畏、哈罗松、萘肽磷、辛硫磷等。对消化道线虫和蛔虫有驱散作用,还可以杀灭体外寄生虫如螨、蜱、蚤、虱等。有机磷酸酯类在水中几乎不溶解,所以都做成油乳剂型。敌百虫按每千克体重80-100毫克口服用药,对猪蛔虫、毛首线虫和食道口线虫,均有较好的驱除作用。按1%浓度对猪的体表喷洒用药,对猪疥螨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3、大环内酯类
大环内酯类驱虫药,具有低毒高效的优点。主要代表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莫西菌素等。但是由于部分从业人员对此类药物的认识不足,致使这种较为理想的驱虫药不能完全发挥它的优势。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在于增加虫体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以及打开谷氨酸控制的Cl离子通道,增强神经膜对Cl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神经麻痹,使肌肉细胞失去收缩能力,而导致虫体死亡。但由于吸虫和绦虫不利用氨基丁酸作为神经递质,因此对吸虫、绦虫是没有任何驱虫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是伊维菌素。伊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驱肠道线虫药,对体外寄生虫亦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没有驱除吸虫和绦虫的作用。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用药0.3毫克皮下注射,按每千克饲料添加20毫克内服,对猪蛔虫、食道口线虫、疥螨等有极佳的驱虫效果。
4、咪唑骈噻唑类
咪唑骈噻唑类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和噻咪唑,其中以左旋咪唑在规模化猪场中的应用最广泛。该药又名左咪唑、左噻咪唑,为噻咪唑的左旋体。左旋咪唑属广谱、高效、低毒的驱线虫药,常用的有片剂、针剂和透皮剂等多种剂型,可通过内服、注射和皮肤涂擦等途经给药。左旋咪唑对猪蛔虫效果极佳,对食道口线虫效果良好,而对猪疥螨和原虫类无效。药物通过抑制寄生虫虫体延胡索酸酶的活性, 阻断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 影响虫体糖代谢过程, 使虫体三膦酸腺苷(ATP) 减少, 最终导致虫体麻痹而死亡。而且左旋咪唑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增强剂。
5、苯丙咪唑类
苯丙咪唑类属于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在兽医临床使用最广的就是阿苯达唑,芬苯达唑等。此类药物对线虫、吸虫、绦虫都具有驱虫效果,对于某些线虫的幼虫也有驱杀作用,对虫卵的孵化存在抑制作用。阿苯达唑的驱虫作用机理是通过与虫体的微管蛋白结合,阻止其聚化组装而达到驱虫作用。阿苯达唑给猪内服量的是10-30毫克/公斤体重。阿苯达唑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很小,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猪无毒害副作用。
猪场的常见驱虫药物我们已经了解。猪场应选用新型、广谱、高效、安全,且可以同时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药物。由于单纯的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对驱除疥螨等寄生虫效果较好,而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毛首线虫等则效果较差,而阿苯达唑、芬苯达唑则对线虫、吸虫、鞭虫及其移行期的幼虫、绦虫都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对虫卵的孵化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所以生产上多采用阿苯达唑与伊维菌素联合用药,同时驱杀体内外寄生虫,效果较为理想,基本上能控制常见寄生虫病的危害。
此外,作为猪场的管理者还需要制定合理的驱虫程序,并做好猪舍消毒,杀灭虫卵,切断传播途径,这样才能彻底的杜绝寄生虫疾病的发病,进一步提升猪场的生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