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11-28
- 浏览:0次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獭兔养殖业发展势头较猛,但也出现了一些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的倾向,使獭兔体型偏小,毛色不纯,针毛外露,绒毛超长等品种退化迹象已有露头,必须引起业界足够重视。
笔者根据多年实践,认为培育獭免应当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一、 注重体型,防止早配。参与配种繁殖的种兔体重不能小于3公斤。大中型兔场应建立繁殖核心群, 核心群的种用公母兔体重应达到3.5公斤以上,被毛的平整细密符合本品种质量指标。 初配要掌握在公兔7-8月龄,母兔6月龄以上时进行、早配早孕母兔泌乳性能差,仔兔发育滞缓,会严重影响后代质量。
二、多育白色,控制色型。獭兔色型较多,一般公认的有14种,但除白色外,其它色型群体偏小,且遗传基因不够稳定,分离现象比较明显。白色兔遗传基因相对稳定,且白色兔皮可染制成各种颜色,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宜提倡多育白色兔。各色型之间不能乱交滥配,否则会导致品系混杂,皮毛降级。
三、繁殖频率,要有节制。獭兔虽具有繁殖快、产仔多的特点,但过高的繁殖密度,会降低成活率,影响育成率。所以,就一般饲养水平而言,一只母兔年繁殖四胎,产仔成活16一18只也就可以了。
四、加强营养,改进管理。獭兔是毛皮动物,需要较高的营养水平,各个不同生物学时期的营养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有生长,配种,哺乳等不同生物学时期的饲料配方。日粮中蛋白质总体水平应保持在15—17%,最好加入适量蛋氨酸,赖氨酸等添加剂,以提高皮毛光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