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养
农户散养獭兔为啥不出优质皮 獭兔繁殖上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 时间:2024-11-12
  • 浏览:0

农户散养獭兔为啥不出优质皮

1、营养不全。不少农户养獭兔仍按照养肉兔的做法,主要喂草,很少给料,有什么喂什么,饲料中蛋白质严重不足,影响毛皮质量。

2、品种不纯。不少农户引进饲养獭兔品种不纯,体重偏小,被毛稀,枪毛突出。

3、配种过早,产仔过密,近亲繁殖严重。有的农户将1.5公斤至2公斤的母兔交配繁殖,而且连续血配,甚至从同一窝中留用公、母作种交配,导致后代一窝不如一窝,体重越来越小,难以产出优质皮。

4、取皮时间不当。獭兔最佳取皮的时间是5月至6月龄,体重在2.5公斤以上时,此时取皮毛绒丰厚,皮张尺寸足。如过早取皮,导致皮张尺寸偏小,合格率低。

獭兔繁殖上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体重忽视整体协调.前些年,我国獭兔的主要品种是美系.因而,体重偏小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一些育种者将育种的主攻方向放在体重上,将种兔的体重培育成4.5公斤,乃至5公斤以上的大型兔,并以此为宣传的资本.殊不知,獭兔属于中型兔,特殊的培育可以使其长到5公斤以上.但是,在体重超出一定范围之后,其整体的协调性急剧下降.尤其是繁殖性能、疾病的抵抗力(如脚皮炎)和使用寿命.

2.重视生长速度忽视被毛品质.一些地方收购商品獭兔以体重计量,每公斤活重15元或20元不等,体重在2.5公斤即可达到收购的最低标准.至于被毛密度如何,是否处于换毛期,皮板的成熟度如何,月龄多少,一概不论.在此行为的引导下,很多人仅仅重视生长发育速度,凡是生长发育快的就选留.这样,经过几代的选育,生长速度上去了,而被毛品质下降严重.长此以往,獭兔变成了肉兔!

3.重视毛长忽视其他性能.近年毛领路獭兔皮走俏,价格上扬,颇受市场欢迎.因而,很多人在选育工作中将被毛长度作为重要的选育指标,只要毛长,不管其他性能如何,一概选留.这种片面追求毛长而忽视综合性状的做法,无疑对獭兔的发展带来弊端.

4.重视背部被毛忽视关键部位.被毛的密度、长度、整齐度是被毛品质的三大衡量指标.但以哪个部位作为测定标准呢?獭兔体表的不同部位三项指标的表现不同.就被毛密度而言,臀部最高,腹下和股部最低,背部中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很多人选种仅仅看背部中间.这样,很容易将那些薄弱环节忽视,而将那些关键部位(颈上“延窝区”、大腿内侧和足底部)存在明显瑕疵的獭兔选为种用.

5.重视表型性状忽视遗传基础.由于獭兔的产仔数不同,泌乳量不一,饲养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兔群间、家系间、个体间、窝间等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一部分是由于遗传造成的,一部分是由于环境影响的.表型=基因型+环境,这是动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我们选种的目的是将那些真正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表型差异选择出来,而将那些由于环境不同造成的差异进行合理的剔除.比如,一只母兔产仔8只,另一只母兔产仔1只.一般来说,这只产8只仔兔的母兔无论泌乳量多高,其仔兔平均获得的乳汁都不可能超过那只“独生子女”.因此,那只“独生子女”的生长速度要比其他多胎兄妹高得多.如果仅按照个体的表型去选种,那很可能将那些最优秀的个体划在被选的范围之外.

6.重视成年选种忽视阶段选育.一些人购买种兔或选择种兔,并非考察种兔选育的全过程,包括种兔的血缘状况(即父母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同胞表现,个体从出生、断奶、幼龄、青年到成年每个阶段的表现,而往往是仅仅观察成年阶段的体重、被毛和其他外在性状,给选种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养殖技术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梅花鹿的饲养技术-饲养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