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智慧养殖新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猪 > 养猪技术 > 如何通过营养手段,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

如何通过营养手段,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

时间:2024-09-14    浏览:0次  标签:养猪饲料原料饲料转化率


养猪的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猪场建设、种猪、饲料、药物和劳力等,其中饲料费用占70%左右。是养猪生产中最大的投入。如何通过营养手段,按照猪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是养猪生产的首要任务。

1、运用“理想氨基酸模式”

原料特别是豆粕相对于玉米价格上涨的差价增大时,养殖户都会考虑到饲料成本,畜禽饲料生产成本大部分取决于蛋白源的价格,通过最佳氨基酸平衡使蛋白质的效率达到最高.这对于减少饲料中昂贵的蛋白质原料的使用非常关键。以“理想氨基酸模式”为标准衡量实际使用的日粮时发现.如果以玉米一豆粕为基础配制日粮以满足NRC(1998)猪对蛋白质的营养需要,则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都存在一定过量。导致氨基酸的供给与猪氨基酸需要之间没有达到精确的统一而造成蛋白质原料浪费,配方成本较高。

因此,饲料配方人员必须运用“理想氨基酸模式”,把其他必需氨基酸与可消化赖氨酸的比例纳入到营养指标的选择中,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也有效降低粪氮的排出。

2、采用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

准确评价饲料氨基酸的含量、畜禽对氨基酸的需要量和对饲料氨基酸的利用率是科学设计饲料配方的基础。饲料原料种类繁多,原料氨基酸的含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不同畜禽有不同的利用效率。但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基本未考虑动物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生产水平、不同产品质量及不同健康状况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存在饲粮组成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影响的问题,且缺乏不同饲料原料的组合效应资料。饲料加工贮存条件对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定量影响关系及其在日粮配制中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猪回肠消化率常用来评估饲料原料氨基酸的生物利用率。回肠消化率可以用回肠表观消化率、回肠真消化率和回肠标准消化率来表示。回肠表观消化率可通过日粮氨基酸摄入量减去氨基酸内源损失总量和未消化氨基酸来得到。氨基酸内源损失可分为内源损失和特定损失。前者不受日粮组成的影响.后者会受饲料原料特性(如抗营养因子和日粮纤维含量)的影响。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是指在到达远端回肠前从消化道中流失的日粮氨基酸比例,它不包括总内源氨基酸损失量。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即从回肠表观氨基酸消化率所去除的回肠氨基酸流失物中减去基础内源氨基酸损失后得到的氨基酸消化率。由于回肠表观氨基酸在配合日粮中不一定具有可加性,不能应用于实际日粮配方。同样,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也不能用于日粮配方,除非特定内源氨基酸损失能够被测得且作为猪氨基酸需要量的一部分。而回肠标准氨基酸消化率既反映了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率值,又反映了特定内源氨基酸损失,且在日粮中具有可加性。

饲料原料氨基酸消化率的重要在于:最低成本配方的原理是假设不同原料可以相互替代使用而不改变动物的生产性能.交换的基础是它们的营养价值相同。从表2可以看出.玉米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真消化率为78%-90% .小麦为80%-90%,豆粕为90%左右。从这些常见原料消化率可以看出.用可消化氨基酸体系(标准氨基酸消化率)制作配方才能更精确地满足动物对各种氨基酸的需求。

3.利用净能体系

净能(NE)评价体系是唯一将动物能量需求和饲料能值相统一的方法。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评价体系虽分别考虑了消化和代谢过程中出现的能量损失情况.但未完全考虑能量在体内代谢整个过程的消耗.净能评价体系考虑了能量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全部损失.故NE是衡量动物维持和生产所需能量的最佳指标。饲料净能约为饲料消化能的70%。日粮脂肪和淀粉含量高时.使用消化能或代谢能配制日粮低估了日粮的能量水平.而日粮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过高时,则高估了日粮的能量水平。因此,DE和ME评价体系受饲料种类的影响较大.使用DE或ME配制日粮不能保持能值相对稳定,最终影响猪生产性能和养猪经济效益。而NE评价体系比较稳定.不受饲料种类的影响.当日粮中增加脂肪及其副产品或降低蛋白水平时.应用NE评价体系具有独特的优势。虽然对NE直接测定比较困难.但仍可根据日粮消化能或代谢能.再通过日粮淀粉(St)、粗蛋白质(CP)、灰粉(Ash)、粗脂肪(EE)、粗纤维(EF)或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进行回归估测。

4.使用酶制剂

酶具有催化能力和底物特异性两大特性。在养猪生产中,日粮添加的酶所具有的特异性与其底物相符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饲用酶制剂通过水解或降解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植酸盐、凝胶、凝集素或多酚)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⑴ 植酸盐降解酶

猪利用植酸磷的能力非常有限.给环境学家、养猪生产者、饲料生产商和广大民众提出了严重的问题。第一,粪便大部分磷引起环境污染:第二.猪日粮中添加无机磷.饲料成本增加:第三,植酸或植酸盐和日粮养分(如钙)的络合能力。猪体内缺乏水解植酸或植酸盐分子化学键的酶—植酸酶。添加外源性植酸酶时,植酸或植酸盐被分解,结合磷被释放出来,最终被猪吸收利用,同时其他与植酸结合的钙也会游离出来被猪利用。

⑵ 纤维降解酶

各种形式不易消化的纤维或非淀粉性多糖是造成饲料消化率低的主要根源,尤其是青年猪。饲料某部分养分被包于富含纤维的细胞壁内,这些被包含的养分不能被猪内源性消化酶所分解,利用纤维素酶、一葡聚糖酶和戊聚糖酶,可提高这些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⑶ 淀粉降解酶

由于仔猪消化系统发育未成熟,小肠分泌淀粉酶相对较少。猪日粮尤其是仔猪日粮添加淀粉降解酶,能够加速淀粉在小肠消化.从而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促进猪的生长。

⑷ 蛋白降解酶

不同来源的饲料,其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和品质有相当大的差异,猪日粮更为突出。主要植物蛋白质原料(豆粕和其他豆科籽实)含有抗营养因子,如单宁、皂苷、凝集素和胰岛素抑制剂,会抑制饲料养分的消化和利用,其中某些抗营养因子对动物产生毒副作用,有些会破外动物肠道表面吸收层,添加外源蛋白质降解酶有助于消除这些蛋白质饲料抗营养因子的毒副作用。

目前,饲用酶制剂被认为是“天然产品”,而不是像激素和抗生素之类的化学添加剂,欧洲市场已经禁止销售生产过程中使用生长促进剂(如激素和某些抗生素)的肉产品。在这些特定的条件下,饲用酶制剂可能会取代传统的生长促进剂,日粮添加酶制剂在欧洲已被广泛接受,但在国内仅有10%的单胃动物配合饲料添加饲用酶,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限制酶制剂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首先酶的应用必须以高度专业化的方法为基础,特定原料中的目标底物应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酶制剂,猪内源性酶和外源性酶在不同日粮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酶制剂应用有不同的反应,甚至有些酶制剂的应用还会对猪生产性能有不利影响;其次饲料加工过程(主要是制粒)中的高温、配合饲料中的重金属离子、动物体内环境等导致酶制剂失活;第三,某些新饲用酶制剂产品开发过程中,对酶最适活性单位或酶制剂添加量缺乏足够的试验基础,复合酶的单项酶种及活性比例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些酶漫无目的添加而造成浪费和饲料成本的提高。

5.提高日粮中非常规原料的使用比例

⑴ 小麦代替部分玉米

进入2006年以来,由于玉米价格持续走高,致使饲料生产成本提高,近期小麦与玉米的“倒挂”现象越来越明显,使得部分饲料企业开始在生产中用小麦替代玉米。小麦非淀粉性多糖含量较高,其影响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非淀粉性多糖会造成小肠内容物的高黏度,使食糜流动性降低,妨碍食糜内糖、氨基酸和其他养分向肠膜运动,养分消化吸收降低;第二,非淀粉性多糖在肠道内蓄积,为肠道微生物繁殖提供了条件;第三,可通过水分、蛋白质、电解质的内源性分泌改变消化道的功能,导致消化器官增大、消化液分泌增加,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率。目前有专用的小麦酶制剂(如β-葡聚糖酶),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⑵ 杂粕替代部分豆粕

从表4看出.棉籽粕氨基酸组成特点是赖氨酸不足,精氨酸过高。饲料使用棉籽粕时,最好与菜籽粕或鱼粉配伍并添加合成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或蛋氨酸)。棉籽粕和菜籽粕的价格一般要比豆粕低1000~1500元/t,如日粮中提高棉籽粕和菜籽粕用量,可有效地控制饲料成本。

饲料原料上涨并不可怕,企业只要巧用技术杠杆,通过调整配方,完全可以解除或减少增加的成本。关键是企业要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能够形成“原料价格危机的处理体系”,为每一种主要原料的价格划上红线,并规划出替代原料,当市场价格超过红线时,就自动启用上述体系,使用替代原料来调整配方。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养殖技术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 养猪技术|面对猪“红眼病”,养猪人到底该如何解决?

    最近这段时间,有好几个朋友问我,保育、育肥猪眼睛潮红,严重的就眼睛化脓完全睁不开,这到底咋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猪“红眼了”,应该怎么办。 猪的“红眼病”是当下中小猪场常发疾病,其以猪结膜充血潮红、流泪、化脓等为特征。“红眼”为主要表象,故得名。该病病程长,病因复杂,进而导致很多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发展为“瞎眼睛”猪,为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和猪群健康带来诸多影响。 引起“猪红眼病”的5因素 1、猪……
  • 冬季养猪“一建、二保、三增、四防”技法!

    冬季养猪的“一建、二保、三增、四防”技法是一套全面而实用的管理措施,旨在确保猪只在寒冷季节能够健康生长。以下是对这些技法的详细解释和补充: 一建:建塑料棚 目的:提高猪舍温度,为猪只提供温暖的生长环境。 方法:在猪舍上方扣建脊形、伞形、拱形或单坡向阳式的塑料暖棚。 注意事项: 塑料棚应选用透光性好、耐用的材料。 棚顶应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和防止积雪。 在塑料棚的南面上方留一活动通风窗,以便调节温度和换气。 定……
  • 养猪技术|加强饲养管理,安全渡过仔猪“生死三关”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仔猪安全渡过“生死三关”,是养猪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是对上述内容的详细解读和补充: 一、加强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疫情监测与抗体检测: 定期进行疫情监测,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 通过抗体检测,评估猪群的免疫水平,并根据结果调整免疫程序。 饲料质量控制: 确保饲料无霉菌毒素污染,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控制药物的添加量,避免药物过量导致的药源性便秘和中毒。 免疫增强与保健: 使用高效免疫……
  • 猪采食量骤降的三大饲料因素详解

    猪采食量骤降是养猪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中饲料因素占据重要地位。以下是导致猪采食量骤降的三大饲料因素详解: 一、饲料的适口性问题 干湿与粒度: 饲料类型:干料、湿拌料(水料比3-4:1)和稀料。湿拌料的采食量最高,稀料最差。 粉碎粒度:玉米粒度建议在0.8mm-1.5mm之间。过粗会降低饲料利用率,过细则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并影响适口性。 粗纤维含量: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超过6%时,猪的采食量会下降。 盐分与甜味剂: 生长育肥猪对盐的需求量……
  • 养猪技术|小散户养猪饲养管理小知识,很实用!

    您提供的内容已经非常全面且实用,涵盖了小散户养猪饲养管理的多个关键方面。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简要梳理和补充,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猪场环境条件控制 温度:育肥猪生长的适宜气温是,仔猪2030℃,体重50公斤以前为2025℃,体重5090公斤为1820℃。可通过加热或通风设备来调节猪舍温度。 湿度: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是65%80%,如果猪舍内启用采暖设备,相对湿度应降低5%8%。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猪的生长,可通过通风、除湿或增湿设备来……
  • 养猪饲养管理五项基本原则——免疫!

    您提供的内容十分详细,关于养猪免疫的论述非常到位。以下是对您提供的内容进行的摘要和总结,以及一些微小的改写和润色,使其更加条理清晰和易于理解: 养猪免疫的基本原则与经验分享 养猪免疫的重要性 在养殖业中,免疫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而效益则在于管理。随着疫苗种类的增多,猪的饲养难度似乎并未因此降低。问题的根源在于,虽然疫苗接种了,但接种的效果如何,却往往不得而知。 免疫成功的检验标准 免疫的成功与……
  • 养猪技术|玉米经常用来喂猪,怎么科学搭配最有营养?

    在喂猪时,为了科学搭配玉米以提供最有营养的饲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糖化后饲喂:将玉米粉放入缸中,加入2倍快开的热水搅拌成糊状,表面撒上干粉,经过3~4小时糖化,使部分淀粉转化成糖,提高猪的食欲和生长速度。 添加微量元素:由于玉米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低,应在日粮中添加骨粉、磷酸氢钙以及硒、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以满足猪的生长需求。 添加维生素:玉米中维生素含量也较低,因此应加喂青绿饲料或添加畜禽多种维生素,……
  • 养猪技术|饲养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

    当前部分地区在发展猪养殖业的过程中不太注重饲养管理工作,这样极易引发疫病,给养殖场(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需要结合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对猪传染病的有效防控,以此来最大程度提升饲养管理工作效率并保障养殖户经济收益。 1 与饲养管理水平关系密切的疫病 1.1 仔猪肠道疾病部分养猪基地为了加快仔猪发育进程,从而采取提前断奶的方法,但这一方法容易导致仔猪肠道发育不健全,增加患肠道疾病的几率。大肠杆菌是仔猪患肠道疾……
  • 养猪技术|如何给仔猪打疫苗,效果好?

    给仔猪打疫苗是确保猪群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为了提高疫苗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关键注意事项: 疫苗选择与时机: 选择经过注册的、质量可靠的疫苗。 根据疫病流行情况和猪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 注意疫苗的保护目标和免疫程序,包括母猪产前免疫以提供母源抗体保护仔猪。 疫苗保存与运输: 疫苗应存放在低温、干燥、避光的地方,通常由专人负责管理。 不同类型的疫苗(如活苗、灭活苗)有不同的保存要求,应严格按照说明书……
  • 养猪技术|现代化猪场的选址及基本建设要求,详细看点!

    您提供的关于现代化猪场选址及基本建设要求的内容非常全面,以下是对这些要求的进一步详细解读和补充: 一、选址原则 远离居民区: 现代化猪场应至少距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2公里以上,以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特别是减少噪音、气味和可能的疾病传播风险。 交通方便: 猪场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饲料、药品、疫苗等生产物资的运输,以及生猪的出栏销售。但也要避免过于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以减少噪音和尘土对猪场的……
  • 建议养猪人都看看!生猪养殖废水沼液脱氮技术

    生猪养殖废水中含有高浓度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猪尿、猪粪和冲栏水。生猪养殖废水中有高浓度氨氮和总磷,未经妥善处理,会严重污染环境。养殖废水可生化性高,厌氧生化能有效削减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是高效、低廉且适用性强的技术,常用于养殖废水。沼液还田是欧美国家的普遍做法,但是常年使用沼液持续浇灌农场,农场周边地表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基于中国的国情,没有足够的土地消纳规模化生猪养殖沼液,因此沼液必须……
  • 养猪技术|把握猪场机械通风与保温平衡点的策略

    在北方冬季,猪场机械通风与保温的平衡至关重要。以下策略有助于猪场管理者更好地把握这一平衡点: 1. 理想温度标准的设定与监控 温度标准的制定:肥猪舍最低温度应保持在16℃,保育舍18℃,种猪舍14℃,仔猪舍20℃。这些温度标准应根据猪只的种类、体重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温度监控: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实时监测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猪舍环境在适宜范围内。 2. 机械通风系统的优化 屋顶天窗与通风孔:对于不能进行机械通风的猪场,建……
  • 养猪技术|猪场选址与科学布局的重要性及实践

    猪场的选址与科学布局是实现高效、可持续养猪生产的基础。合理的选址不仅关乎猪场的运营效率和生产成本,还直接影响到猪群的健康与防疫效果。以下是对猪场选址与科学布局的详细探讨: 一、选址的重要性 地势与排水:猪场应选址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防止雨季积水导致的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向阳的一面有助于猪舍的自然采光和保暖,提高猪群的舒适度。 土壤条件:避免选择粘土质和土质疏松的地带,这些土壤不易渗水,可能导致……
  • 养猪技术|养猪育肥猪饲养管理中的关键点

    育肥猪饲养是养猪产业链中的终端环节,具有饲养周期短、对环境条件要求相对较低、投资回报快、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非自繁自养仔猪来源不确定、疫病风险高、资金及用料需求量大、劳动力投入强、市场风险大等缺点。为了提升育肥猪饲养的效益,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1. 冲洗及消毒 执行严格的冲洗及消毒程序:每批猪出栏后,彻底清空猪舍,移除非固定物品和设备,使用洗涤剂浸泡、冲洗和消毒。特别注意地面、设备、屋顶、通风口、……
  • 猪打口蹄疫疫苗之前的一些建议,建议养猪人都看看

    给猪群打口蹄疫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措施,但在接种疫苗前,养猪人需要特别注意猪群的健康状态,以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猪群的安全。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 一、消除猪群的亚健康状态 观察猪群健康:尽管猪群在接种疫苗时可能看起来一切正常,但它们可能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在接种疫苗前,要仔细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包括食欲、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 治疗潜在疾病:如果猪群存在气喘病等潜在疾病,应先进行治疗,待猪群恢复健……
  • 养猪技术|如何防止新购买仔猪生病?

    为了防止新购买的仔猪生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彻底清洁栏舍:在购进仔猪前,必须彻底清扫栏舍,特别是曾经发生过疫病的栏舍,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这有助于消除潜在的病原体,为仔猪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生长环境。 选择健康仔猪:购买时应尽量选择本地健康无病的仔猪,因为本地猪的健康状况通常更易于掌握。如果从集市或流动商贩处购买,务必确认仔猪的健康状况,并要求卖方提供相关的健康证明(即“三证”)。 合理的初饲管理:购……
  • 养猪技术|猪场粪便处理方式:人工、机械与水冲法对比

    在养猪业中,粪便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不同的猪场根据规模、经济条件以及环保要求,选择不同的粪便处理方式。以下是三种常见的猪场粪便处理方式及其优缺点: 一、人工处理粪便 方式描述: 人工处理粪便主要依赖人工清扫,使用铲子、推车等工具将粪便收集并运出猪舍。这种方式在农村小型养猪户中较为常见。 优点: 投资成本低:无需购买昂贵的机械设备。 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技术培训。 缺点: 劳动强度大:需要耗费大量人力。 处……
  • 养猪技术|母猪饲喂秘籍:转圈、饲料与应激管理的关键

    母猪的饲喂管理确实非常讲究,直接关系到母猪的健康状况、繁殖性能以及猪场的整体效益。以下是对您提到的几个关键点的详细解读: 一、转圈管理 转圈时机:母猪配种后,选择合适的转圈时机至关重要。在配种后的3天内或30天后转圈,有利于胎儿着床,减少应激对胚胎的影响。 注意事项:转圈时应尽量避免对母猪造成过大的应激,如突然改变环境、饲养条件等。同时,要确保新环境干净、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二、饲料管理 饲料选择:选择大厂……
  • 养猪技术|猪场建设该怎么规划?

    猪场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养殖规模、环境管理、设备配置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猪场建设规划指南: 一、养殖规模与场地规划 确定养殖规模:根据预估养殖数量来计算所需圈舍面积。例如,保育猪每头活动面积大约1.7平方米,每块区域建议不超过25头,以此为基础可以算出圈舍的大概面积。 场地选择与布局: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干燥且远离居民区、主要交通干线和污染源的地点。场地布局要合理,划分出生产区……
  • 养猪技术|猪场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解析

    猪场建设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其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猪场选址与布局 地形地势:猪场一般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排水、通风和防疫。 交通便利:猪场必须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饲料的运入及生猪的运出。但因猪场的防疫需要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时,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