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是猪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此时母源抗体消失,自身免疫系统还没有建立,再加上生长速度快、应激因素多等,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通过多年的养猪体会,我们把养好保育猪的关键总结为五个字:净、挑、差、散、气;做好这五个方面,保育期的饲养将会一帆风顺。
1.净 净一方面是指干净的猪舍:要没有粪便污染、没有积尘,也就是尽可能创造一个无菌环境,没有了引起疾病的病原,猪也就不会发病了;另一方面还指体内病原的清除:我们反对频繁用抗生素,但在猪最脆弱的时期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可以有效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结合抗病营养提高猪群抵抗力,这在环境条件差的猪场更为重要。
2.挑 挑一方面是指控制入舍猪的健康度:因为如果进入猪舍的猪本身有病,这头猪就可传染给其他猪,最后是大群发病 。同时还要保持猪群的均匀度,否则大小强弱不均,弱猪往往会越来越弱,从而影响整体出栏,还容易引起发病死亡。 另一方面是指保育期间从猪群中挑病弱猪:现在保育猪多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病弱猪很难在喂料时发现,而平时如果不注意,很难将病弱猪挑出,一旦发现往往已到疾病晚期,使治疗难度加大。 如果我们在保育舍留一两个空栏,然后每天对猪群进行仔细观察,从中挑出病弱猪,转入预留的空栏中,给予更好的环境条件和优质饲料,再加上必要的治疗,这些病弱猪就会转好。而如果病弱猪和强壮猪一起饲养,往往是受欺凌的对象,会越来越弱,直至死亡。另外,挑出病弱猪,也更有利于治疗,而且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3.差 差也有两个内容,一是温差,二是营养落差。 温差包括转群前后的温差、昼夜温差、猪舍门口与中间的温差等,特别是如果转群前的温度高于转群后的温度,那猪就会很难养。经常看到在产房时断奶后还点着保温灯,到保育舍后却什么也没有,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猪在转群应激时会影响采食,而在饥饿时对温度需要更高。因此进入猪舍前,需提高新环境的温度高于原环境2℃左右。 营养落差是指营养上的差别,保育猪是从断奶到60~70日龄的猪群,母乳和小猪饲料在营养上的差别非常大,直接换料会引起很大的应激。所以在保育阶段需要做到营养的逐渐降低与过渡,如许多猪场采用:母乳-仔猪开口料-保育前期料-保育后期料的过渡,可大大减轻营养落差的影响。
4.散 散是指分散应激。因为从断奶到转入保育舍会出现多种应激因素,如断奶、抓猪、换料、换环境、温差、打疫苗等,如果这些应激因素同时出现,仔猪往往难以承受,最后引起发病;如果这些应激因素分开出现,那危害就小得多了。
5.气 人们常说“冬产房、夏保育”,是指夏季的保育猪最好养。但冬季为什么难养?除了温度因素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空气质量差。许多人为了保持温度而将猪舍封闭很严,空气流通不顺畅,猪舍内会严重缺氧,从而加重呼吸系统负担,使呼吸系统处于长期疲劳状态,抵抗力就降低了。所以冬季的保育猪最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如果注意通风换气,猪不缺氧,呼吸道疾病就会少很多。
上一篇:育肥猪快速出栏有绝招,吃啥很关键! 下一篇:猪场管理的五个基本点
相关文章
-
什么是保育猪?保育猪就是指刚断奶的仔猪,需要特别护理一段时间,才能转入育肥阶段!由于保育猪还很小,又是刚刚离开母乳,开始以饲料为主食生活!因此,保育猪发病率仍然比较高,并且发病后死亡率很高!因此,仔猪保育期成活率一直困扰着养猪户们! 一、断奶应激 仔猪断奶工作,很多养猪户采用一次性断乳法,由于仔猪应激比较大,这样很容易造成仔猪生病。科学做法是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一般在5天之内完成断乳工作!另外,一定要坚持三……
-
当计算在前7天内单只仔猪摄入的干物质(DM)的数量时,我们发现该值很低,每头仔猪500克。以保证一个好的开始,所需的干物质的最低量为700克。 由系统软件计算的液体饲料的理论干物质含量对于保育猪日粮(即22%干物质)已是低的,但是实际上有时更低,约为10%左右。仔猪胃口不足,导致料槽由于存有剩料而不够干净。使用加压水进行清洗过,其中一部分水仍存留在料槽中。在下一次添加液体饲料时,干物质被过度稀释。 当时,一个'pastone'的样本被送去……
-
什么是保育猪? 保育猪就是指刚断奶的仔猪,需要特别护理一段时间,才能转入育肥阶段。 由于保育猪还很小,又是刚刚离开母乳,开始以饲料为主食生活。 因此,保育猪发病率仍然比较高,并且发病后死亡率很高。 因此,仔猪保育期成活率一直困扰着养猪户们。 一、断奶应激 仔猪断奶工作,很多养猪户采用一次性断乳法,由于仔猪应激比较大,这样很容易造成仔猪生病。科学做法是采用逐渐断乳或分批断乳,一般在5天之内完成断乳工作!另外,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