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网-智慧养殖新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家禽 > 夏季预防鹅中暑的八个措施

夏季预防鹅中暑的八个措施

时间:2024-09-24    浏览:0次  标签:夏季养鹅鹅中暑

很多人认为鹅是不会中暑的,因为长期都是泡在水中的,其实鹅在盛夏也很容易中暑,因为鹅毛浓密,皮下脂肪较厚,而且鹅是耐寒怕热,因此在夏季要做好预防鹅中暑的措施:

1.在圈舍内离鹅体2米左右的高处,用1.5厘米~2.5厘米厚的白色泡沫塑料板做一层天花板。塑料板的隔热作用可使圈舍温度下降2℃~4℃。

2.在圈舍的屋顶覆盖一层15厘米~20厘米厚的稻草、麦秸或草苫,并洒上凉水,保持湿润,可减少热量被吸入圈内。

3.将圈舍的外墙壁用生石灰水或白色涂料刷白,房顶覆盖白色物料,以增强光的反射作用,减少圈舍对热量的吸收。

4.在圈舍周围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藤蔓攀缓植物,让藤蔓爬满墙壁、房顶和凉棚,减少太阳辐射热传入圈舍。

5.在圈舍四周栽花种草,以减少太阳辐射热和反射热。

6.在圈舍的向阳面、门、窗口和活动场地搭凉棚遮阳。

7.在圈舍内安装风扇,强行排出舍内的暑热浊气,加强空气流通。

8.中午高温时,将刚打上来的深井水用喷雾器对圈舍空间喷洒,或冲洗房顶和外墙壁,以加强散热。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养殖技术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 夏季养鹅注意这件事!

    一、夏季鹅常见的几种应激 1、热应激 引起此种症状的应激源是天气炎热的情况下长途运输、过度拥挤和缺水、鹅舍温度过高等。在这些因素作用下致使鹅体产热过多,而散热困难,在临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喘气,体温升高.心跳加快,肌肉震颤,可视黏膜潮红或发绀,口流白沫,鹅还可能发生肺炎,甚至死亡。 2、啄食癖 引起此种症状的应激源是饲养密度过大、光线过强、皮肤创伤和出血、疥螨或其他寄生虫寄生等都可以致使鹅发生啄癖。另外,……
  • 夏季种鹅休产期管理

    休产前期 这一阶段工作是种群的选择淘汰与新鹅补充,主要是根据之前繁殖周期的生产记录和观察,对于产蛋量少、繁殖能力低、配种能力差的种鹅个体进行淘汰筛选。并且为了保持种群数量上的稳定和生产计划的连续,也要及时补充优良的后备种鹅。选用优良品种进行饲养是获得高效益的基础,鹅群的选择依据是:外貌特征,体质健壮,适应性强和生产性能优良。一般情况下,种鹅每年的淘汰率在25%~30%。 休产中 此时的工作是做好防暑降温、保障鹅群……
  • 夏季养鹅技术 夏季安全高效养鹅技术

    精喂雏鹅出壳后1天的雏鹅,用切细的鲜嫩菜叶(青草)放手中诱食,如多数争食即可开食。再用小盆盛水,让其饮水。饲喂时,将菜叶(或饲料)分次均匀撒在塑料布上,让其采食,每隔2小时饲喂一次。从第三天起,改用料槽喂料,日喂5次,一次安排在晚上10点左右。6日龄~10日龄,日喂6次~8次,其中晚上喂两次。 控制湿度夏季鹅舍内不但温度高,而且湿度也很大,往往影响鹅体热的散发,造成病菌大量繁殖。鹅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5%~60%。如相对湿度大于……
  • 肉鹅养殖|夏季如何给肉鹅增膘

    夏季炎热,肉鹅食欲下降,不易长膘。被誉为“白鹅之乡”的山东省东平县老湖镇的养鹅大户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夏季圈养肉鹅增膘的经验,他们每年6~8月饲养雏鹅,80天就能长到4~5公斤出栏上市。 夏季圈养肉鹅必须严格控制密度,每平方米圈舍只能饲养5~7只鹅,舍外活动场所应搭设凉棚或栽植葡萄、丝瓜等藤蔓植物遮阴。 刚出壳的雏鹅在采食前,可在0.05%高锰酸钾水中按每100毫升加维生素C5毫升、维生素B6毫升、葡萄糖5克、红糖3克,日喂3次,进行清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