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禽
雏鹅死亡率高怎么回事?如何降低雏鹅死亡率?
  • 时间:2024-10-12
  • 浏览:0

雏鹅死亡率高怎么回事?

1、进食

可能大家不怎么相信这个原因,但其实不少雏鹅是因为进食的时候没吃到什么东西,然后饿死的。雏鹅进食不像大鹅那样,会去抢着进食,因为当料槽被围满以后,外面的雏鹅很少能挤进去的,自然就吃不到了,一次没吃到,下次就更没力气去抢了。还有些雏鹅则是围绕在里面,出不来而不停的进食,最后在喝水的时候把自己撑死了。

2、温度

雏鹅身上的绒毛极少,自身调节温度的手段又差,偏偏鹅是一种偏向于恒温的生物,这就导致温度对于雏鹅威胁巨大。当雏鹅舍的温度上下波动时,雏鹅的表现也会跟着有所变化,当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雏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这个是养殖户要注意的。控温的时候要注意温度和通风的平衡,不能一味的追求某一方面,最好更倾向于保温,以为温度的影响是实时的,通风则有较长的反应时间。

3、密度

虽让雏鹅占据的地方很少,但是这不代表着其密度也很高,很多养殖户会认为密度大利于雏鹅的保温,但是忽略了这也会导致雏鹅的挤压几率会变大。尤其是在进食的时候,彼此挤压的几率就会急速上升,死亡率自然也会跟着提高。其次高密度还会导致雏鹅出现缺氧的情况,虽让整个鹅舍的氧气浓度足够,但是到了雏鹅周围就不一定的,时间长了就会导致雏鹅衰弱死亡。

4、病害

病害也是雏鹅死亡率高的一大难点,常见的有小鹅瘟、鹅白痢等。雏鹅本身对于病害基本没有抵抗力,全部靠养鹅人的管理,这些病害有些可能是鹅蛇的残留,有些则是自身携带的原因,还有些则可能是养殖不善诱发的。雏鹅一旦发病传染的会很快,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大量的死亡。

如何降低雏鹅死亡率?

1、控温

雏鹅舍的温度讲究稳定,孵化出来后先将温度调控在28-30℃之间,然后随着时间可以慢慢降低,一周降低1℃左右,前一个月的雏鹅生活温度控制在26-32℃左右即可。因为温度的过低就会容易导致雏鹅冻死,高了则可能出现热激反应。测试温度的时候要选择雏鹅的生活场地,这样的温度相对可信度更高,且**好多选几个地方来确定温度,以免温度不均衡。

2、消毒控湿

雏鹅体弱,是病菌之类入侵的**时期,所以消毒工作就显的尤其重要。一些雏鹅养殖场地都是临时改的,消毒没做好,就可能出现批量感染死亡的情况,从笼子到水槽、料槽都要养鹅把关消毒。其次雏鹅养殖场地要干燥一点,湿气重了会导致雏鹅的羽毛比较湿润,时间一长极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其次还会导致它们的体温出现失衡的情况。

3、及时分群

密度也会影响到雏鹅的死亡率,因为雏鹅的体质会有所差异,有好的也有差的。密度大的时候,这些体质差一点的基本就是处于**层,吃不好还容易发病,发病的又容易感染其它的雏鹅,日常还有被压死的风险。所以要及时分群,按照强弱来分群,把一些长势不好的雏鹅单独养殖,这样就能极大的较少这方面的死亡率了。

4、疫病防控

雏鹅孵化出来后要及时的注射疫苗,很多养殖户虽然会注射,但是时间会偏迟一些,这就增加了雏鹅的感染风险。一起在孵化后3-5天左右**好就能开始搞定这个事情,其次选择疫苗的时候要多注意当地容易出现的病害。每年因为注射疫苗不及时和种类选择遗漏而死亡的雏鹅数量可不少,有些还直接导致后续成鹅也挡不住病害的侵袭,所以疫苗这个降低死亡率的措施一定要仔细快速的进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养殖技术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及时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怎样养鸭子不生病?养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