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堪称猪场的头号杀手,很多猪场都谈“蓝”色变,对该病的防控不少人也在做积极的探索。但相对控制而言,预警更重要。专家认为,蓝耳病暴发前会有一些先兆:14天内母猪流产或早产超过8%;死产占产仔数20%;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或是副猪嗜血杆菌的大规模暴发;猪群带毒率30% 以上;母猪更新率超过40%等,养殖户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评估猪场蓝耳病的暴发情况,提前做好防控措施。
先兆一:母猪流产超过8%
准确度:★★★★☆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认为,在蓝耳病暴发前,猪场的生产成绩肯定有变化,特别是母猪的流产率与仔猪成活率。如果猪场在14天内出现下述临床指标中的2个,就可判定为蓝耳疑似病例:1、母猪流产或早产超过8%;2、死产占产仔数20%;3、仔猪出生后1周内死亡率超过25%。
据悉,农业部颁布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指标:仔猪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50%以上,怀孕母猪的流产率30%以上,成年猪也发病死亡。而确诊必须进行血清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病毒感染后10-14天出现PRRSV特异性IgG,采集双份血清(发病时及2周后)检测抗体水平变化,若未接种疫苗情况下抗体水平明显升高则提示发生病毒感染。
建议采集肺脏、淋巴结、血清等病料样品进行病毒分离或病毒检测(RT-PCR/荧光定量RTPCR)。由于血清中病毒含量高,带毒时间长(通常可达300天),而且血清样品容易处理,因此是首选检测样品。
先兆二:母猪返情增多体温高
准确度:★★★☆☆
据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邓衔柏介绍,猪场在暴发蓝耳病前,首先是妊娠母猪早产,后期流产、死产、木乃伊、弱仔增多、返情比例加大、体温升高。仔猪身体末梢循环障碍,耳、尾、腹、外阴发绀发紫,眼睑肿胀。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呼吸道症状明显,打喷嚏、腹式呼吸。如果猪群发现有这些症状的话,应对病猪进一步的剖检。
剖检的病理变化:淋巴结肿大呈铁锈色,尤其是纵隔淋巴结最为明显,淋巴窦内有大量的铁离子。间质性肺炎,表面有点状出血,间质略微增宽,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淋巴细胞增生。肌肉发黄,水肿。
先兆三:猪群带毒率30%以上
准确度:★★★★☆
“猪群带毒率超过30%以上,那么猪场暴发蓝耳病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农业部种猪(广州)测定中心主任樊福好告诉《农财宝典》- 新牧网记者,当带毒猪群超过30%时,环境没办法通过自行净化而达到平衡,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疾病很容易在群体中传播。
据悉,利用这个指标监控蓝耳病最大的工作量就是采血测病毒,其中最头疼的就是采血,一来对工人技术要求较高,二来猪群应激较大。美国有专家通过实验指出,用唾液样本做蓝耳、猪瘟抗原与抗体的检测,可以达到用血液检测相近的效果。
据樊福好介绍,唾液采集的方法非常简单,利用猪只的好奇心理以及嗜好咀嚼的特性,采用纱布球采集唾液。将纱布制作成纱布球固定于金属线前端,猪只会主动咀嚼纱布球,唾液将通过虹吸现象进入纱布球内。之后挤压出纱布球内的唾液,释放至样品袋内。再将样品袋内的唾液转移至离心管内。“比采血简单得多,但该方法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外不少猪场正在尝试。”
先兆四:副猪嗜血杆菌肆虐
准确度:★★★☆☆
“临床上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副猪嗜血杆菌病定义为蓝耳病的指示剂。”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红说,假如一个猪场内副猪嗜血杆菌短时间内大规模暴发,需要弄清楚这是原发还是继发病,因为在蓝耳病暴发前,猪群会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
据张桂红分析,引发蓝耳病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蓝耳疫苗免疫不科学:一种是不打苗;其次是不科学打苗,如只免疫种猪或仔猪、或者同一个群体免疫不同毒株疫苗、同时使用多种不同毒株疫苗、免疫剂量不足、免疫间隔过长等。
2、发生过仔猪流行性腹泻或五号病后处理不当:包括未及时补免蓝耳、圆环及猪瘟 疫苗(这两种疫病发生后,影响猪群的免疫正常状态,在疫情稳定后须及时补免相关疫苗);没有按免疫程序及时免疫蓝耳疫苗,出现漏免;使用外来血清控制疫情,同时也带入外来的蓝耳病毒。
3、引种不当:本场与引种的种猪场之间健康状况不匹配;在多个种猪场同时或先后引种;一次性大批量的引种(引种数量超过原存栏母猪数量的20%)等。
先兆五:母猪更新率超过40%
准确度:★★☆☆☆
“头胎母猪比率过高的场,容易爆发蓝耳病。”据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蔡雪辉分析,头胎母猪通常是抗原与抗体不稳定群体,蓝耳病毒最容易侵袭。如果一个场的头胎母猪与后备母猪加起来超过本群的40%,那么就需要对蓝耳病高度警惕,加大蓝耳疫苗的免疫次数。
在临床防控中,杨汉春建议针对蓝耳病疫情发生猪场和阳性不稳定猪场,使用减毒活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控制发病猪群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强化卫生消毒。同时还要对病死猪、粪便、污染物无害化处理。
引进的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猪群生产稳定后应停止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而对于蓝耳病阳性稳定猪场应不用减毒活疫苗,加强母猪的 饲养管理,禁止引入阳性种猪,阴性后备猪及早在配种前与母猪混养和驯化。蓝耳病阴性猪场最好不用疫苗,并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引种需严格监测和检疫,禁止引入蓝耳病阳性种猪,并定期对猪场进行监测,保持阴性状态。
相关文章
-
防非控蓝:快速稳定猪场蓝耳病的策略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背景下,蓝耳病作为猪场的重要疫病,对猪场的生产稳定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有效防控蓝耳病,实现“防非控蓝”的目标,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 后备种猪的隔离驯化 后备种猪的引入是蓝耳病传播的关键环节。对于蓝耳病阳性猪场,做好后备猪的驯化至关重要。驯化方法主要分为本场毒株驯化和疫苗毒株驯化两种: 本场毒株驯化:通过让后备猪接触本场稳定感染蓝耳病毒的猪只(如保……
-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仔猪的主要临床症状呼吸道病严重,咳嗽的增多,喘气、呈腹式呼吸,怕冷、打堆,体温升高39.5~41.5℃、腹泻严重、皮肤发绀,皮毛松乱,有眼眵,营养不良,全身衰弱,步态慢无力,有些耳端、尾尖及四肢皮肤上有紫色斑。 剖检5头症状典型的病活仔猪,见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充血、出血肿大,肠壁变薄、充血,肺出血瘀血,呈暗红色,尖叶、心叶出现暗红色肝变区,肾脏肿大、贫血、有严重的针尖状出……
-
众所周知,现在的呼吸道疾病已经不再是单纯由于温度不适造成的猪群感冒,咳嗽,喘气的疾病,猪场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往往并发继发其他的疾病。 最近,猪蓝耳病引起的猪场呼吸道疾病在一些地区发生,今天,猪好多网就来聊一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通常我们叫蓝耳病)的一些症状与防治措施。有经验的养殖户明白,夏季猪场往往是由细菌为主的疾病,冬季猪场往往是由病毒为主的疾病。 1、蓝耳病的发病对象 蓝耳病主要是侵害繁殖母猪和不同日龄……
-
蓝耳病可谓猪场的头号杀手,很多猪场都谈“蓝”色变,对该病的防控不少人也在做积极的探究。但相对控制而言,预警更重要,养猪户能够依据这些预警来评价猪场蓝耳病的爆发状况,提早做好防控措施。 前兆一:母猪流产超越8% 精确度:★★★★☆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以为,在蓝耳病迸发前,猪场的消费成果肯定有变化,特别是母猪的流产率与仔猪成活率。 假如猪场在14天内呈现下述临床指标中的2个,就可断定为蓝耳疑似病例: 1、母猪流产……
-
猪场里面不论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总有一些病猪会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而且这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猪通常用氟苯尼考、多西环素之类的药物有一定效果,呼吸道症状可能有所缓解和减轻,但过不了几天会反反复复咳嗽总不好。 如果稍有风吹草动猪群病情就会严重,甚至出现一定的病猪死亡,而且用的药物种类也很多,医药费也花费不少,但始终没有控制住猪群呼吸道疾病,病死亡的数量可能会不断出现。 其实猪呼吸道疾病造成损失不……
-
在很多猪场在发现猪群出现咳喘、气喘等呼吸道疾病时,通常做法是打几针消炎针治疗,猪群咳喘的数量多的话会在饲料中投一些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一些药物,一般投药后有一定效果,但是停药后容易反复咳喘,是很难将猪呼吸道疾病有效压制或者彻底治愈的。 猪场在用药治疗猪呼吸道疾病之前,应该找准猪呼吸道疾病是由哪些病原导致的?只有找出病因才是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关键所在。而不是盲目给病猪打针或者在饲料中加药。 能够引起猪呼吸道……
-
近几年来,副猪嗜血杆菌病已经造成很多猪场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在多种猪病流行中以继发感染的形式发病,所以防治副猪嗜血杆菌也成为猪场疾病防控的重要一环。 一、猪副嗜血杆菌病的防治要点有哪些 1、抗生素防治严重的猪副嗜血杆菌病效果不理想,一旦临床症状已经出现,应立即采用口服之外的方式,应用大剂量使用敏感抗生素对发病猪进行注射防治,如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等,每6-8小时用药一次,同时对全群其它猪进行预防。 2、该病的……
-
蓝耳病仍然对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兽医采取各种方法来控制和消灭蓝耳病,包括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但是猪群重新感染蓝耳病的风险依然很高。以我30年和蓝耳病斗争的经历,得出如下10条不可或缺的原则。如果遵守这些原则,那么我们有望得到蓝耳病阴性的断奶仔猪,这将作为下一步清除该病的前提。 一、后备猪驯化 在蓝耳病控制中,首当其冲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打破病毒在繁殖群中的循环。阴性后备猪进入蓝……
-
危害猪群健康稳定的三大疾病:猪瘟、蓝耳和伪狂犬,蓝耳是最难控制的一种病情。接种蓝耳疫苗能刺激猪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养猪场需要根据当地蓝耳流行情况,并且通过抗体监测来制定免疫程序。 一、 蓝耳疫苗情况 1、 蓝耳灭活苗:安全性好,不存在散毒危险。如果疫苗抗原与野毒的基因序列相似,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灭活疫苗使用注射剂量大、免疫抗体产生慢。如果疫苗抗原与野毒的基因序列不相似,则保护力比较差。 2、 蓝耳弱毒……
-
蓝耳病控制与净化能否成功,取决于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猪场管理流程和后备猪引种驯化等多个因素。针对后备猪的引种规范和实践,作为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后备猪引种、培育和驯化工作。后备猪是猪场的希望,做法得当,猪场才有利润。后备种猪的引种选择,个人认为蓝耳病阴性猪是将来的引种趋势。 猪蓝耳病,也叫猪繁殖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一直以来是全球养猪业最“昂贵”的猪病。 对于猪蓝耳病的控制与净化……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防治十分困难,会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当前的猪高热病防控过程中,有很多误区值得注意。 “防疫”就是“打防疫针”,可以“一针安天下” 当前养殖场,无论其规模大小,对“防疫”的认识程度都比较高,过去那种拒绝免疫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很多人对“防疫”的理解还是很片面的,认为“防疫”就是“打防疫针”,以为可以“一针安天下”。 实……
-
猪猝死对养猪场来说,无疑损失是惨重的,发病情况是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病死亡,从仔猪到大猪,母猪均有可能发生,30~40千克中猪、80~100千克大猪和临产前后的母猪相对多发,夏秋季节气温多变时多发,也多发与午后和晚上,午后是气温最热的时候,晚上是气温最低的时候,主要有几个因素(免疫系统缺陷病,呼吸调解不足,心跳失衡,脑部疾病,新陈代谢错乱)导致的,主要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免疫系统缺陷病 主要是指蓝耳病, 蓝耳病毒……
-
我国猪病日趋复杂,其诊断与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笔者根据亲身经历总结了九条对养猪生产影响深远的猪病诊断与防治误区。不妥之处竭诚欢迎指正。 一、耳朵发蓝=猪蓝耳病? 多少有点专业背景的人都应该知道猪蓝耳病就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也就是说它一个方面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另一方面表现为呼吸道……
-
近年来仔猪流行性腹泻呈现出新的变化,以往猪场在爆发流行性腹泻以后,通常有很长时间的保护,不容易复发;然而如今,爆发过流行性腹泻的猪场,经常会反复发生,甚至一年重复发生2-4次。 这些反复发生流行性腹泻的农场通常都有以下共同特点: 第一、蓝耳病不稳定; 第二、猪场蓝耳病毒毒株较多; 第三、使用过强毒株的蓝耳活疫苗; 第四、每年蓝耳疫苗普免次数较多; 第五、返饲效果一般。 总结这些特点可以发现,蓝耳病毒不稳定,流行毒……
-
猪高热病在有些地方仅指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但从概念上讲,该病是指所有能引发猪高烧超过41℃的疾病。造成该病的原因通常为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见的为病毒类、细菌类、立克次氏体类和寄生虫类病原。除了高烧外,不同病原感染都有不同的发病症状和病理特征,需要准确做出诊断,以便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 1、常见病原 能导致猪高热的病原较多,常见的有猪瘟病毒、蓝耳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以及乙脑病毒为代表的病毒类病原,猪传染性胸……
-
母猪蓝耳病,作为养猪业中常见且极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其净化和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控制这一疾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管理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母猪群的健康与稳定。 一、药物净化。 母猪蓝耳病,作为养猪业中常见且极具挑战性的疾病之一,其净化和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控制这一疾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管理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母猪群的健康与稳定。在母猪蓝耳病的净化方面,药……
-
一、引言 猪高热病,虽在某些地区特指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但广义上涵盖了所有能导致猪体温超过41℃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及寄生虫等病原微生……
-
蓝耳病堪称猪场的头号杀手,很多猪场都谈“蓝”色变,对该病的防控不少人也在做积极的探索。但相对控制而言,预警更重要。专家认为,蓝耳病爆发前会有一些先兆:14天内母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