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又称血痢、黑痢和粘液出血性下痢,现称为猪痢疾或猪密螺旋体痢疾。是一种严重危害肠道的传染病。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感染,感染后病猪死亡、生长受阻、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特征:大肠粘膜出现出血性卡他性炎症、进而发展成为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
一、发生血痢的原因
第一:食入易刺伤胃肠的东西易发生血便。
第二:中毒,如霉菌菌素或一些药物中毒。
第三:传染病,如红痢,血痢,钩端螺旋体,温和性猪瘟,胃溃疡等。
二、症状
1、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8天,长的可达2~3个月。
2、起初暴发本病时,常成急性,后逐渐缓和変为亚急性和慢性。
3、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中期,病初排软便或稀粪、继则含有大量半透明的呈胶冻状的粘液,多数含有血液和血块,咖啡色或黑红色的脱落粘膜组织碎片。同时食欲减退,口渴,腹痛。病程5~7天,有的死亡,有的转为慢性。
4、最急性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无症状,突然死亡。大多表现废食,不同程度的腹泻,开始时呈黄灰色软便,后稀,最后拉水样粪,内混粘液、带血或血块。严重时粪便呈红色糊状,内含大量粘膜、血块及脓性分泌物,其味腥臭。体温升高,40~41℃,精神不振,厌食,消瘦脱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乱无光,后期排粪失禁,衰竭,往往在抽搐状态下死亡。
5、慢性型:多见于流行中后期。下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下痢时粪便含有黑红血液和粘液(如油脂状).食欲正常或稍减。猪体生长迟滞、贫血、消瘦。
三、病变
主要是大肠卡他性、出血性肠炎;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充血、水肿,肠腔内充满粘液和血液,病程稍长的粘膜形成麸皮样或豆渣样的黄色和灰色纤维素假膜,易剥离。
四、治疗
西药疗法
1.每kg体重0.5%痢菌净溶液0.5ml或2~5mg,肌注。一般仔猪5ml,育肥猪20ml,每天2次,连注2~3天。治愈率近100%,为首选药物。
2.每kg干饲料内加入痢菌净1g,连喂30天。可有效消除体内的蛇形螺旋体病源菌。
3、二甲硝基咪唑按0.025%溶液饮水用。
针灸疗法
后海穴注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5-10ml或黄连素注射液2ml,也可以选择后三里、百会、乳基穴外侧圆利针捻入。
中药疗法
党参25g,茯苓15g,白术15g,淮山药15g,炒白扁豆15g,薏苡仁15g,白头翁25g,黄连12g,黄柏15g,秦皮15g,木香15g,混合后研末,按2g每千克拌料喂服2天。
相关文章
-
猪突然死亡的病例很多,病因也不相同。发生时猪的体重大小、病程早晚也不尽相同。引起猪突然死亡的主要病因有仔猪白肌病、哺乳仔猪的口蹄疫、急性黄曲霉中毒、仔猪水肿病、猪痢疾发病初期、急性仔猪黄痢、急性猪丹毒、肠出血综合症和应激综合症等。 1、主要发生在仔猪的突然死亡疾病 1)猪痢疾:仔猪49~84日龄,四季发生,先急性爆发,后为慢性,不易清除。流行初期,未显症状突然死亡。多数不同程度腹泻,先拉软便,渐为黄色稀粪,内混……
-
腹泻是猪常发的疾病,其特征是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自体中毒。腹泻病因非常复杂,首先是传染性腹泻。平时寄生于胃肠道的微生物并不能引起患病,病毒、细菌、原虫和真菌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下,毒力大大增强而导致腹泻。病毒往往是引发猪腹泻的启动因素,但总体发病原因认为是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饲料营养不全或不平衡、过食、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有毒植物、化学药品和农药污染的饲料,也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冠状……
-
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首选药物:恩诺沙星、阿莫西林、SMZ+TMP 可用药物: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氟甲砜霉素、甲砜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泰妙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噻呋、SMM+TMP、SMD+TMP。 2、猪喘气病 首选药物: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泰妙菌素。依据其使用效果依次为:爱乐新支原净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氟苯尼考罗红霉素强力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恩诺沙星等土霉素红霉素。以上顺序可能因不同地区对各个药物的抗药性不同而有所区别。 3.消化道疾病:……
-
猪密螺旋体痢疾曾称为血痢、黑痢、粘膜出血性下痢或弧菌性痢疾等,现称猪痢疾。猪痢疾密螺旋体为其原发性病原体。本病为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有的发展为纤维素坏死性炎症,临诊表现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 病原 病原体是猪痢疾密螺旋体。为革兰氏阴性,长6-8.5微米,宽0.32-0.38微米,多为4-6个疏螺弯曲,两端尖锐,形如双雁翼状。新鲜的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活泼的蛇状运动。苯胺染料或姬姆萨……